(資料圖)
6月30日,由中國科協宣傳文化部主辦的“文明的燭火——中國古代科學文化探源系列論壇”活動在北京中國科技會堂舉行。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王進展出席。
系列論壇以“守正創新 自信自強”為主題。本次活動分為上午場和下午場,北京科技大學科技史與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潛偉擔任論壇主持,顧基發、郭書春、曾雄生、繆煜清4位專家,圍繞古代科學文化相關主題分別作主旨報告。
上午場活動中,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國際系統研究聯合會會士顧基發以《易經》《黃帝內經》《大學》等古代著作為例,提出“觀測世界”“天人合一”“如何做人做事”等中國古代科學思想對當今世界的多方啟示。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曾雄生就中國農業的起源,中國農業與世界農業的相互影響,不同農業文化之間的交流與沖突等方面的問題進行闡述,表明了農耕時代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與生俱來,且源遠流長。
下午場活動中,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國際科學史研究院通訊院士郭書春,詳細介紹了中國古代數學經典《九章算術》一書,指出《九章算術》以術文為中心,大部分術文是抽象的計算公式或計算程序,揭示出中國古代數學思想和成就。
上海理工大學教授繆煜清從中國古代哲學天人合一的思想出發,從古老的煉丹術說起,介紹中國古代化學智慧和實踐,啟示人們思考,中國古代哲學思想與優秀傳統文化對當今科學發展的借鑒意義。
論壇上,4位專家深入探究中國古代科技成就中蘊含的理性思維、科學方法,以及其背后反映出的精神內核和文化特質,及至對當下科技發展方向、科技倫理建設的啟發和對科學范式的思考,深刻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進一步推動文化自信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當日,共有來自全國學會、科研院所、高校等近40人參加。年內還將陸續開展系列論壇。
“文明的燭火——中國古代科學文化探源系列論壇”主論壇活動已于6月7日成功舉辦,隨論壇同期開幕的“文明的燭火——中國古代科學文化探源學術交流展”,目前仍在北京國家科技傳播中心展出。展覽以中國古代科學文化的主要特征為主線,分為“整體觀念”“辯證思維”“實踐思維”三個單元,并在專題部分將中國古代的數學、天文及古代重大科技成果進行展示。(宋雅娟)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