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7月2日消息 近日,我國多個地區高溫預警頻發,國家衛健委、國家疾控局等部門發布健康提示稱,“炙烤模式”下,當溫度超過32℃,濕度超過70%時,我們就需要考慮預防中暑的可能了。
如何判斷是否中暑?中暑后都有哪些癥狀呢?
(資料圖片)
中暑起病急驟,大多數患者有頭暈、眼花、頭痛、惡心、胸悶、煩躁等前驅癥狀。按病情的嚴重程度,中暑一般可分為3種類型,即先兆中暑、輕癥中暑和重癥中暑。
先兆中暑:表現為大量出汗、口渴、頭暈、耳鳴、胸悶、心悸、惡心、四肢無力等癥狀。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一般<37.5℃。
輕癥中暑:除有先兆中暑癥狀,同時表現為體溫>38.5℃,伴有面色潮紅、胸悶、皮膚灼熱、面色蒼白、惡心、嘔吐、大量出汗、皮膚濕冷、血壓下降和脈搏細弱而快等。
重癥中暑:按發病癥狀與程度,可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
熱痙攣:表現為肌肉疼痛或抽搐。通常發生在腹部、手臂或腿部,常呈對稱性,時而發作,時而緩解。
熱衰竭:起病迅速,其癥狀包括眩暈、頭痛、惡心或嘔吐、大量出汗、臉色蒼白、極度虛弱或疲倦、肌肉痙攣、昏厥。熱衰竭患者的皮膚可能冰涼且潮濕,血壓下降,脈搏快且虛弱,呼吸急促且淺,體溫稍高或正常。
熱射病:表現多樣,包括頭暈、搏動性頭疼、惡心,體溫極高,皮膚紅熱且干燥無汗,怕冷,意識模糊,口齒不清,不省人事。若救治不及時,可導致死亡或殘疾。
中暑了怎么辦?應如何救護?
高溫中暑常發人群為:高溫作業工人、夏天露天作業工人、夏季旅游者、家庭中的老年人、長期臥床不起的人、產婦和嬰兒。若有人員中暑,其救護辦法為:
1.立即將病人移到通風、陰涼、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樹陰下。
2.讓病人仰臥,解開衣扣,脫去或松開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濕透,應更換干衣服,同時開電扇或開空調,以盡快散熱。
3.盡快冷卻體溫,降至38度以下。具體做法有用涼濕毛巾冷敷頭部、腋下以及腹股溝等處;用溫水或酒精擦拭全身;冷水浸浴15至30分鐘。
4.意識清醒的病人或經過降溫清醒的病人可飲服綠豆湯、淡鹽水等解暑。
5.還可服用人丹和藿香正氣水。
6.對于重癥中暑病人,要立即撥打120電話,求助醫務人員緊急救治。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每日聚焦:7月1日起 內地全品類鮮活食品可經港珠澳大橋供港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