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7月29日電 題:讓百姓“看上好中醫”,這里的“星級”中醫館火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新華社記者田曉航、邱冰清
暑期的古城蘇州,哪里人氣最旺?除了景區,恐怕要數中醫館:裝飾古樸的診室內外,前來艾灸、拔罐、貼敷的老老少少絡繹不絕,“熱度”絲毫不輸外面的天氣。
中醫館,其實就是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里,將中醫臨床科室集中、相對獨立設置形成的中醫綜合服務區。記者近日采訪發現,在中醫藥文化氛圍濃厚的蘇州,老百姓平時有個頭疼腦熱,喜歡到家附近的“星級”中醫館來看。
在蘇州市吳中區城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在為患者進行“耳穴埋籽”治療。新華社記者田曉航 攝
走進蘇州市吳江區黎里中心衛生院中醫科,墻上“五級中醫館”的牌匾赫然映入眼簾。雖是鄉鎮衛生院,這里卻備有651種中藥飲片、28種中醫診療設備,擁有19名中醫類別執業醫師,還有蘇州市中醫院的4名外聘專家定期坐診。
“現在這個季節,有時一天能開出100多個方子?!崩枥镏行男l生院副院長、副主任中醫師顧娟紅介紹,2022年這里的中醫診療量達到近10萬人次,占全院總診療量的一半以上,中醫處方數占總處方數的近三分之一;今年上半年中醫診療人次同比增加21.4%,服務人群范圍進一步擴大。
小小衛生院,緣何吸引眾多患者前來看中醫?
曾被三叉神經痛折磨數月、求醫問藥效果不佳的張女士告訴記者,正是在黎里中心衛生院中醫館,副院長、骨傷科主任中醫師金曉東為她針刺治療兩周后,疼痛得到明顯緩解,如今她已徹底痊愈。這一求醫過程讓張女士深感中醫藥博大精深,更讓她相信,在基層中醫館一樣可以獲得優質的中醫藥服務。
中醫對亞健康的調理和對常見病、慢性病的治療,往往具有獨特優勢。注重人才培養,打造優勢專科,基層中醫館甚至可以“搞定”部分疑難病癥。
患者在蘇州市吳江區同里鎮衛生院中醫館等待拿藥。新華社記者田曉航 攝
黃阿婆今年68歲,三年前因為腰椎間盤突出嚴重,生活無法自理,吃飯、上廁所都需要家人幫忙,醫生告知:手術治療是唯一出路。
2021年春天,擔心手術風險的黃阿婆在家人攙扶下,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來到蘇州市吳江區同里鎮衛生院中醫館。讓她沒想到的是,經過一個多月的服用中藥、針灸理療等系統治療,她竟可以自行下床走動、獨立進餐,經過4個月的調理后生活完全能夠自理。
“我現在基本可以獨立生活,還能做一些家務,晚飯后散步能走五六千步呢?!秉S阿婆說,正值三伏,這次她又來中醫館做溫針灸,調理身體。
同里鎮衛生院骨傷康復科副主任中醫師徐曉春告訴記者,同里鎮衛生院中醫館外聘蘇州市名中醫專家16名,以“一對一”師帶徒培養模式,傳承和發展吳門醫派文化,提升了醫療服務同質化水平。
蘇州市高新區橫塘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針灸康復科副主任醫師劉祥法(左)在為患者治療。(蘇州市高新區橫塘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供圖)
在蘇州市高新區橫塘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針灸康復科副主任中醫師劉祥法運用“宮氏腦針”,幫助腦癱、截癱、重癥肌無力等疑難病患者恢復功能,給患者帶去希望;在蘇州市吳中區越溪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開展中醫矮小生長貼、兒童哮喘三伏貼項目,幫助兒童提高生長發育水平、獲得健康……
除了黎里中心衛生院中醫館和同里鎮衛生院中醫館這樣的五級中醫館以外,蘇州還有很多“星級”中醫館在開展傳統服務基礎上,以中醫優勢病種為主,確立自身特色中醫診療理念,打造各自的“金字招牌”。
近年來,我國持續加強基層中醫館建設,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努力滿足群眾多樣化就醫需求,全國已建成基層中醫館4萬余家。“十四五”時期,各地積極探索創新,推動基層中醫館從“有”向“優”邁進。
2021年,江蘇省創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館建設管理模式,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中醫綜合服務區(中醫館)服務能力等級建設和評價分為三級、四級和五級3個標準,分級評價打造優質中醫館,目前已擁有三級中醫館737個、四級中醫館276個、五級中醫館96個。
此舉帶動了基層中醫藥服務質量的提升。據介紹,江蘇省平均每個中醫館能夠規范提供10類26項中醫藥適宜技術、中醫處方比例達到37%、中醫年診療量達到4.6萬人次。
老百姓的口口相傳讓優質的基層中醫館聲名遠揚,如今,蘇州的“星級”中醫館已經不是本地居民的“專屬福利”。隨著長三角地區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政策實施,許多上海和浙江的患者也慕名而來。
“傳統中醫藥有很多值得發掘的寶藏,在基層大有可為。”金曉東說,基層中醫藥人員應該不斷努力學習、弘揚傳統中醫藥,讓中醫館為群眾帶去更多優質的中醫藥服務。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