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7月29日,位于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縣的馬鈴薯高產高效技術集成模式示范基地,迎來了我國馬鈴薯產業科技創新聯盟的100多位專家學者。
這個基地集中展示了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支撐穩產保供任務“馬鈴薯高產高效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項目的相關集成技術。國家馬鈴薯產業科技創新聯盟秘書長、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李廣存研究員介紹,“綜合優異種質評價篩選創制與利用、綠色高產優質新品種、馬鈴薯新品種選育、水肥高效利用技術、病蟲害綠色綜合防控技術、主食化產品加工關鍵技術等5項核心技術構建了馬鈴薯高產高效技術集成模式,與常規滴灌相比,將畝均節水10%、節肥15%、增效10%,畝增收400元以上。”
觀摩會還集中展示了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馬鈴薯創新團隊新選育的早熟優質鮮食新品種中薯早35,外觀好、食味佳、抗退化、耐瘠薄;在其他基地上還展示了早熟淀粉加工品種中薯早39,豐產、淀粉含量達16%—17%;中晚熟鮮食品種中薯24,抗旱、耐瘠薄;中晚熟淀粉加工品種中薯49,豐產、抗病、高淀粉。
在當天下午舉行的研討會上,李廣存介紹了近年來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聯合聯盟相關優勢單位針對馬鈴薯產業關鍵問題,開展了華北馬鈴薯節水高效技術集成與示范、西南馬鈴薯高產高效技術集成與示范、中原馬鈴薯高效設施栽培技術集成與示范研究推廣工作與成效。
近年來,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馬鈴薯創新團隊先后育成了馬鈴薯新品種51個,累計推廣面積近1億畝,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項10余項,入選農業農村部主導品種3個,主推技術1項。
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所副所長張圣平表示,研究所將全力創造條件支持馬鈴薯團隊開展好大聯合、大協作,推動我國馬鈴薯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和穩產保供能力水平,助力馬鈴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動我國由馬鈴薯大國向馬鈴薯強國轉變。
本次研討觀摩會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所舉辦,農業農村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中國農業科學院、呼和浩特市農牧局以及全國馬鈴薯產業科技創新聯盟單位相關專家學者及企事業單位負責人、馬鈴薯高產高效技術集成研究示范應用項目相關負責人及有關單位代表共120余人參加會議。(光明網記者宋雅娟)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