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增長率近30%!我國算力總規模居全球第二

        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3-08-20 11:34:23

        算力通俗地說就是計算能力,是數據中心處理數據并輸出結果的能力。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3中國算力大會昨天(19日)在寧夏銀川開幕。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人在會上透露,我國算力產業已初具規模。


        【資料圖】

        2023中國算力大會在寧夏銀川舉行

        本次大會以“算領新產業潮流 力賦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在用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760萬標準機架,算力總規模達到每秒1.97萬億億次浮點運算,位居全球第二;圍繞算力樞紐節點建設130條干線光纜,數據傳輸性能大幅改善。我國算力產業已初具規模,服務器、計算機、智能手機等計算類產品產量全球第一。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 金壯龍:加快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著力打造數據中心集群,促進東西部算力高效互補、協同聯動、加強算力資源統籌,加大高性能智算供給,增強算力網絡可靠性,提升高效集約利用水平。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算力每投入1元,將帶動3至4元的GDP經濟增長。加快算力建設,將有效激發數據要素創新活力,加快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進程,催生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實現對經濟發展效能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

        智慧計算等前沿技術加速落地

        在本次算力大會展覽現場,記者看到,處處可見智慧計算等前沿技術與應用。這是一個預制化的、模塊化的一個智算中心,它涵蓋了算、網絡、存儲等模塊,能支撐智能制造、智能制藥、自動駕駛等多個場景,這樣一套智算中心在兩周內就能實現交付。

        參會代表 董亮玉:我們只用一半時間就能夠訓練出業界同等規模的大模型,能夠給用戶節省數百萬的建設成本,目前我們智算中心已經在濟南、南京、宿州等多地實現了落地。

        寧夏作為我國為數不多的“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雙中心省區,目前已全面開通至京津冀、長三角、成渝、粵港澳大灣區等重要城市群的互聯網“高速直達”通道。

        參會代表 周軍:我們連接了從寧夏到長三角、珠三角、大灣區的400G大帶寬的連接,整個數據的傳輸效率大大提升,算力網絡能力大大提升。

        據了解,本次大會開幕式現場共簽訂各類協議合同81個,其中,累計簽訂各類戰略合作協議36個、金額1571億元,簽訂投資項目合同45個、金額832億元。其中包括打造全國領先的智算基地,該基地的大模型智算平臺將具備上萬張GPU(圖形處理器)算力卡的規模,投資超百億元。

        參會代表 于英濤:陸陸續續我們的GPU高算服務器、無損網絡,還有智算調度平臺都在陸續安裝調試。我自己認為到今年年底之前可以建成,可以向整個社會提供服務。

        《中國綜合算力指數(2023年)》發布

        人工智能算力占比超四分之一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在昨天(19日)的大會上發布《中國綜合算力指數(2023年)》白皮書。研究顯示,我國算力產業保持高速增長,其中人工智能算力在整個算力結構中的占比已經超過25%。

        《中國綜合算力指數(2023年)》從算力、存力、運力和環境四個角度綜合分析了我國算力發展情況。我國算力總規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近30%,數據中心機架數量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0%。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 余曉暉:智能算力的增長是45%,所以比整體的規模增長要高15個百分點。人工智能算力占整個算力的結構已經提高到25.4%,已經超過了四分之一,未來還會有更快速的一個增長。

        據了解,從去年6月到今年6月反映數據存儲能力的存力也達到了23%的高速增長。截止到今年6月,我國存力的規模已突破了1080E字節(1E等于100萬T)。我國算力產業鏈已經初具規模,算力基礎設施、平臺、服務、運營能力不斷提升,產業生態持續優化。(總臺記者 孫薊濰 許波 牛巧剛 郭寶來 付博文)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