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探測設備的發展,艦艇被發現的概率越來越大,其生存能力和作戰效能受到嚴重的威脅。為了加強水面艦艇的生存能力,艦艇隱身技術成為各國軍艦防護技術發展的主流。
(資料圖)
雷達“透明”是主流
如何躲避雷達的監測是水面艦艇隱身的首要問題?,F代艦艇主要通過降低其雷達散射截面(RCS),來削弱敵方雷達和雷達制導武器的作用效能。在水面艦艇的隱身設計上,一般采取改變艦體設計和上層建筑形狀的方式來降低RCS值,例如對舷側采用傾斜設計,避免與水面相互垂直,使照射面進行異向反射,以減小回波的反射能量;上層建筑四周及相鄰連接處避免直角,盡量采用圓弧過渡,防止產生尖角繞射,外露面積盡量減小等。
通過巧妙設計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的RCS理論上相當于一艘小漁船(圖片來源:百家號)
同時,使用吸波材料通過雷達波以降低RCS從理論上講最符合艦艇的隱身要求,現在艦艇隱身材料技術發展很快,已從最早的鐵氧體材料發展到納米材料和生物材料。但是目前吸波材料仍然存在適應波段窄、效率不高等問題,因此通常與外形設計同時使用。
降噪降溫是必須
由于艦艇在使用過程中紅外輻射能力強,其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紅外源,很容易被敵方紅外探測裝備發現,所以降低艦艇紅外特征也是艦艇隱身的重要方面。通過對全艦噴淋海水可以降低艦艇表面溫度,從而實現對艦艇熱成像圖形的人為破壞,使敵方無法找到準確的攻擊目標,目前的技術水平能夠實現在10分鐘左右就將艦體表面溫度降到與周圍環境溫度相仿的狀態。同時在船體表面涂覆降低紅外輻射的絕熱涂料和采用隔熱層也是有效的方法,但由于海戰環境下對材料(或涂料)的要求較高,例如不僅要求較低的發射率和控溫能力,而且還要具有較低的太陽能吸收能力,并能夠與雷達隱身的要求兼容,因此雖然許多國家在此領域已經研究了多年,但一直進展不大。
作者簡介:蘭順正,專長為太空戰略、軍事戰略、以及國際關系的研究和理論寫作。在部隊服役期間,編輯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軍事理論著作《一個陸軍上士的國防隨想——有兵出塞》。在國際關系學院攻讀碩士學位期間,主攻太空戰略方向,現在時常在網絡媒體及軍事雜志發表相關文章,另外自己的第二本專著《鎮星定?!獦嫿ㄖ袊磥淼奶哲娛聭鹇浴芬惨殉霭姘l行。
出品:科普中國軍事科技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作者:蘭順正(軍事科普作者)
科學審核:費伯禹(資深軍事內容編審)
策劃:金赫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