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8月20-22日,生豬高產高效生產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協同創新項目現場會暨第三屆豬產業發展大會在四川綿陽舉行。本次會議由國家畜牧科技創新聯盟,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農業信息研究所主辦。
會議指出,我國生豬產業年產值超過2萬億元,上連種植業,下接加工業和消費業,產業鏈長、資源需求多、環境影響大,既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也是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礎性產業。近年來,我國生豬產業經歷了非洲豬瘟疫情的巨大沖擊、新冠疫情的重大影響,消費市場、資本市場、期貨市場、國際市場等發生了重大變化,正在倒逼生豬產業轉型升級。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加快推進高產高效科技創新與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對穩就業、穩物價、穩金融,保障居民就業、基本民生、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在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支持下,生豬高產高效生產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協同創新項目組(以下簡稱“生豬協同創新項目”)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8個研究所的11個科研團隊,面向生豬產業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需求和生豬穩產保供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聚焦生豬綠色養殖、全產業鏈提質增效,統籌種群優化與擴繁、營養飼料、環境衛生、工藝設施、飼養管理、獸醫防疫、質量控制以及廢棄物減排、資源化利用等核心技術,構建了“豬群健康、生產高效、產品優質、環境友好”的生豬生產全產業鏈技術模式,并大面積推廣應用,助力企業節本降耗、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
會議強調,要不斷加強生豬協同創新體系建設,努力把創新鏈部署到產業鏈上,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助推企業轉型升級,推動科技賦能生豬全產業鏈發展;生豬協同創新項目專家要堅持服務政府、服務企業、服務“三農”、服務科研,充分發揮各自特色優勢,深入產業一線,聚焦實際問題和關鍵技術,為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智力保障。生豬協同創新項目各成員單位要繼續堅持以穩產保供和產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進一步加強生豬高產高效生產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推廣,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為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據悉,“十三五”期間,生豬協同創新項目在遼寧北鎮市、河南駐馬店、廣西貴港、浙江金華、四川邛崍、四川綿陽等地布局了22個示范基地。其中,綿陽既是科技大市也是畜牧大市,生豬協同創新項目主推的生豬高效生產、健康無抗飼料、種養循環等29項核心技術已在綿陽落地生根。
“十四五”以來,協同創新項目在全國范圍內新增布局了12個重點示范基地,并通過掛牌示范、研產結合、協同創新與企業聯動,不斷優化生豬健康高效產業技術模式,實現了生豬料重比下降0.15、抗生素減量超70%、糞肥資源化利用率超90%,經濟效益、生態效益顯著。
此外,通過舉辦全國性或區域性技術交流培訓,出版和發行《種豬場口蹄疫凈化綜合防控技術方案》《非洲豬瘟大家談》《生豬綠色養殖模式及集成技術手冊》等專著和技術手冊等,促進了產業鏈企業骨干和一線生產人員技術提升,助推了優勢技術和重大成果推廣應用,充分發揮了生豬產業在鞏固脫貧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
會上,生豬協同創新項目組聯合科學出版社、中國農業出版社和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發布了多個項目研究成果。大會同期還舉辦了生豬協同創新項目現場觀摩會、豬產業發展博覽會、中國農業科學院第八期青創論壇、“豬周期”反思與生豬產業未來互動論壇及飼料營養與飼養、種業創新發展、銀行保險服務創新賦能生豬產業等專場分論壇,從多維度、多層面展示交流了生豬產業創新技術和成果。(宋雅娟)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