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經官方報道,當涂二中校長曹維棟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在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當涂二中校長情況報道(圖源:新華社)
暫且不談這其中是否存在利益輸送問題,因為監察方很快會給出答案。不過若把目光聚焦到“天價”物聯網設備上,以上產品真該賣這么貴嗎?物聯網企業豈不是賺麻了?
物聯網產品,都如何定價?
在上文提到的招標項目中,不乏一些遠超市場價的產品,比如單價4000元的單燈控制器、單價3600元的智能插排。不過在央廣網記者聯系到相關廠家時,后者則表示:“我們是做物聯網設備智能化管控的,提供軟硬一體的整套設備,不零售排式智能插座。”
而此回復看似在躲避問題,其實是透露了物聯網的商業生態。
當下,由于傳統設施對智能化升級的需求,目前不少場景下的產品都在朝著聯網、自動等方向迭代。只是其中的問題在于,場景太多太雜,市面上卻又不可能出現標準化的產品。
以兩所需要升級改造的校園為例,雖然同被定義為校園場景,但不同學校由于空間環境、師生需求等不同,在通信協議選擇、產品搭配、監管調控等方面也會出現差異。
這也是物聯網場景碎片化嚴重的由來,所以針對某場景下的定制化開發通常是最優解。
而在一套定制化方案中,智能產品的定價會比傳統產品高,同時打包出售的產品也會比單買的產品價格更高——
首先由于智能產品帶有聯網、智能管理等功能,增加了軟硬件開發成本;
第二作為定制化產品,和量產的工業品相比,生產成本會更高;
第三作為軟硬件一體方案,產品價格還包含了安裝運維、平臺搭建等費用。
以單燈控制器為例,即使市場價只是百元級別,但若要其接入特定場景,并能夠與其他智能設備進行聯動,背后的云平臺、系統、軟件等都需要花錢重新設計。同時,公共云平臺性能不高、穩定性差的問題與其低價是相呼應的。
單燈控制器單價(圖源:阿里巴巴)
也就是說,物聯網方案除了產品上的顯性成本,背后還有容易被忽視的隱性成本。而顯性成本就是肉眼可見的“智能”,隱性成本大多來自于“聯動”。此外,隱性成本還來自更多的方面。
物聯網方案,誰來為隱性成本買單?
通常情況下,一套物聯網解決方案的成本包括售前、售中、售后三方面。
售前包括項目初期的市場調查、員工差旅、方案制作、客戶體驗等支出;售中包括資源整合調用、產品設計、調試、內測等支出;售后則是產品安裝、保修、運維等支出。
若只針對方案本身,也可以按照開發、生產、運營三個方面來計算成本。
物聯網解決方案的成本(來源:網絡)
對比傳統的產品或方案,定制化一詞則讓隱性成本有了質的變化。比如在資源整合調用上,云平臺給特定場景提供的專屬服務,導致了無法規模化的SaaS方案邊際成本飆升。同樣,在產品設計上,專屬服務提供的個性化背后也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來支撐。
相比一個解題思路能夠通吃某場景的互聯網App,或者能夠標準化、規模化量產的產品,物聯網應用背后需要更大的投入。所以導致看起來作用差別不大的設備,加上物聯網一詞就是會更燒錢。
通常情況下,以上提到的支出或成本都可被定義為隱性成本,是一種隱藏于企業總成本之中、游離于財務審計監督之外的成本。
但對于這樣的成本,不可能完全由客戶來買單,物聯網方案商即使將部分費用劃入產品售價中,也難以平衡項目的收支,高價格低毛利在業內已見怪不怪。
物聯網企業,賣高價產品也賺不了幾個錢?
根據網絡信息,物聯網定制開發的市場價基本在十萬以上的級別。
物聯網定制項目費用(圖源:Bing搜索)
而根據資深從業者介紹,光是搭建一個物聯網云平臺就足夠燒錢,一般能正常使用的物聯網云平臺成本在20-40萬不等,若再設計一個App則能讓成本直接翻倍。
所以,若按照產品配套的一系列服務來算,文首提到的產品價格實則符合其價值邏輯。
但不得不說的是,外界始終對物聯網定制方案存在著誤解,并且,在文首提到的無論是插排或單燈控制器,都已是公開報價。簡單來說,物聯網產品不會如想象中那么便宜,同時即使以此價格售賣產品,也難以保證企業能不做虧本買賣,畢竟行業中也不乏壓價搶市場的玩家存在。
結語
眾所周知,物聯網場景的割裂已難以改變,隨著定制化方案的不斷落地,也說明無論需求方或供給方都在適應著此現狀。不過定制化需求背后的高額成本,也將導致項目金額難以得到下調。
不過,隨著落地項目的增加,當相關產品的價值能夠被實在地感受到時,其價格也會終會得到接受,市場也會回歸正常狀態。并且,產品價格在強監管下也經得起推敲。但其中,關于造假、利益輸送等問題定然需要嚴查處理。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助力非遺新生的潮宏基珠寶東方妝奩首飾盒榮獲2023亞洲設計獎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