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科技自立自強是促進經濟發展、應對全球性挑戰的關鍵力量。作為中國高新技術領域對外開放交流的重要窗口,一年一度的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以下簡稱高交會)成為推動技術成果商品化、產業化的全球性開放合作平臺。其中,作為高交會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國高新技術論壇更是成為各界先進力量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會師點。
11月15—17日,2023中國高新技術論壇將在深圳會展中心(福田)正式舉行。據介紹,本屆論壇將設置“新時代、新技術、新經濟”“改變世界的新興科技”“創新引領未來”等3大主題5場論壇,邀請相關領域的國內外院士,權威學者,創新載體青年科學家,跨國公司科技龍頭企業、獨角獸企業、“專精特新”企業高層,外國高級官員等重量級嘉賓,圍繞數字經濟、AI+、信息與通信技術、智能工廠與工業互聯、綠色低碳、生命科學與醫療生態、腦科學與類腦智能,合成生物技術、量子信息、低空經濟與空天技術等宏觀政策及前沿科技熱點議題展開權威解讀。
關鍵詞:機遇
搶抓科技革命 多個前沿技術領域齊頭并進
科技革命的進程需要熱度,更需要速度。2022年,中國全社會研發經費首次突破3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55%,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升至第11位,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而在世界5大科技集群中,中國獨占兩席,深圳—香港—廣州地區、北京分列第二、第三。
在高質量建設科技強國的進程中,深圳始終迎頭趕路,圍繞高質量發展高效部署。
2022年,深圳出臺《關于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意見》重要政策文件,培育發展壯大“20+8”產業集群,即發展以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的2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前瞻布局8大未來產業,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
即將開幕的第二十五屆高交會就為各大集群提供了集中亮相的平臺,其中,2023中國高新技術論壇還將圍繞宏觀政策及前沿科技熱點議題展開討論。于11月15日召開的“新時代、新技術、新經濟”單元將聚焦宏觀事視野,緊扣科技創新與國家戰略、經濟環境、產業政策、全球合作等要素展開論述;于16日召開的“改變世界的新興科技”單元,將著重圍繞新一代電子信息、智能制造、智能終端、綠色低碳等已工程化、規?;?、商業化落地且前景突出的主流技術、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技術迭代以及較大規模應用的產業生態展開研討;于17日召開的“創新引領未來”單元,將圍繞具有前沿性技術探索與實踐驗證相結合的科技創新成果,尤其是關注8大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如探索生命科學與醫療生態、合成生物技術、腦科學與類腦智能、量子信息、空天技術等前沿領域開啟面向未來的對話。
除此之外,論壇還將設置“專精特新”主題對話,為新時代的創新蓄能者們謀定快速成長的先鋒之路。
關鍵詞:聚集
領軍企業扎堆 形成以一領百的強磁場
科技創新是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有力支撐,“創新鏈”與“產業鏈”并肩前行。在兩鏈之中,領軍企業更有以點帶面、領航發展的強磁場作用。
一直以來,高交會都與各行業“金字塔尖”的翹楚們緊密溝通,為它們打造共話行業發展打造高質量會師點。在論壇歷屆講臺上,累計有400多位跨國公司總裁、企業家、各界知名人士開講,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翹楚、行業精英、頂流媒體共同參與。
據介紹,本屆論壇較往更甚,將會邀請近六十位行業權威專家學者、青年科學家、科技領軍企業高層、外國高級官員等重量級嘉賓出席,其中不乏如高通公司全球高級副總裁錢堃、SAP全球高級副總裁柯曼、埃森哲全球副總裁朱虹、霍尼韋爾中國總裁余鋒、西門子(中國)高級副總裁商慧杰、愛思唯爾大中華區總裁李琳、聯想集團副總裁黃瑩、中興通訊副總裁 王欣暉、3M大中華區副總裁于淘盡、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林驍、輝瑞中國區副總裁錢云、富士通中國CEO汪波、格力電器助理總裁兼首席質量官方祥建、準時達首席技術官呂臺欣、德意志銀行中國行長邱運平等行業龍頭、領軍企業高層,共同為行業發展帶來新的啟發。
關鍵詞:傳承
匯聚青年力量 科創高質量發展需要更多新生動力
青年強則國家強。以創新為城市底色的深圳,為無數科技“后浪”提供了前景寬闊的馳騁賽道,供他們在逐夢的征程中不斷激發潛能,迸發出源源不斷的科研創新活力。本次論壇中,科創前輩與“后浪”之間的爭鳴與傳承也成為一大亮點。
歷屆論壇累計有18位諾貝爾獎得主,2位圖靈獎得主,40多位中外院士,100多位中外政府副部長級以上官員登臺開講。接續以往,即將開啟的論壇從構建高端智庫出發,邀請了多位兩院院士、權威學者、科學家坐鎮講臺,以中國科學院院士蒲慕明、趙繼宗,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志強、陳湘生,外籍院士潘毅、張友明、王玉田為代表的科技大咖為各論壇開題,為接下來的頭腦風暴站定坐標原點。
立于多位國士前輩的肩膀之上,本屆論壇更是為青年科創者架起了對話世界的“凌云梯”,讓這股青年力量熠熠生輝,釋放新生能量。
論壇邀請到來自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深圳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等4家深圳“20+8”基礎研究領域重量級創新載體的青年科學家,其中包括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的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合成微生物組學研究中心中心主任戴磊,在著名國際賽事DIMACS Implementation Challenge奪得“華人首冠”及獲得華為“火花獎”的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研究員付樟華,在機器人研究領域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研究論文屢獲殊榮的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智能機器人中心主任林天麟為代表的等科創新貴們,他們將圍繞合成生物、生命科學、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關鍵詞,分享深圳重大創新載體的最新進程,探路科學前沿,叩響未來之門。
以中國高新技術論壇為瞭望口,可以看見前輩與“后浪”用想象力、創造力、科研創新力構筑起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鋼筋鐵骨,也可以洞悉世界科技的最前沿、窺見科研經濟的新增長點,而這場凝聚了各界新興力量的論壇,勢必將為科創先鋒者擊鼓催征。
(趙文碩)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