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潤滑油市場,一方面是“價格刀山”——上半年國際油價的節節攀升,推動著成本與產品售價的上漲,甚至一度出現成本漲幅高于產品漲幅的“價格倒掛”,打擊了生產企業的信心。一方面是“信任火海”——廉價劣質油在漲價潮中趁機興風作浪,嚴重坑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動搖著市場對于產品品質的信心。業內人士認為:潤滑油行業當前正面臨優化產業鏈成本、加強對偽劣產品的清查打擊、重振行業信心的三大考驗。
上半年,受國際油價持續上升帶來的成本上升影響,潤滑油行業利潤一度被壓低到三年來歷史新低,大量潤滑油企業選擇關停減產。迫于成本壓力,潤滑油行業掀起了一波漲價潮,部分需求量較大的用油企業不得不選擇提前囤購,以對沖油價上升風險。
但在產品漲價潮中,也有部分企業通過引進潤滑管理服務,規避了漲價風險。如中國石化長城潤滑油提供的潤滑管理服務,通過支持代儲等方式,不僅可以有效幫助企業“囤油防漲”,降低成本風險,同時也能實現有效“保供”,確保長期用油安全。
另一方面,伴隨著潤滑油價格的上漲,連續爆發多起“假機油”事件,給潤滑油市場的消費信心蒙上了一層陰影。
近年來,云南省玉溪市、湖北十堰市先后破獲上億元假機油案;廣西省來賓市破獲22億元假機油案。涉案經銷商數百個、覆蓋浙江、廣東、廣西、福建、云南省等22個省市。市場上600多元的一瓶的“嘉實多”牌機油只賣100多元。
廣州增城破獲的某假機油案嫌疑人交待,通過廢機油提煉,一噸成本不到600元,一升成本不到1元錢,光是基礎油這一項成本真假機油就有數十倍的差距。為了省錢,假機油生產商盡可能少添或者根本不添加相應的添加劑,在長效性、動力性能等方面,完全無法和正品機油相比擬。
例如2023年3月十堰市公安局打掉的制售假冒潤滑油窩點,就是一起典型的經銷商知假售假案件。犯罪嫌疑人馮某是多家知名油類品牌的授權經銷商。在官方身份的掩護下,馮某以經銷商的身份仿制商標、合格證書,再將低價油品包裝為品牌產品,以真假摻賣的方式,將假機油進行售賣。
假機油可能含有雜質、添加劑不足或配比不當,長期使用會導致發動機磨損加劇、油耗增加、故障頻發,甚至引發嚴重的機械故障。對于生產企業而言,不僅會加大機械設備磨損,還可能因設備停機而貽誤商機。更令人痛心的是,偽劣潤滑油引發的信任危機會嚴重傷害消費者對潤滑油行業的信心,對全行業造成不可估量的傷害。
消協人士指出:偽劣潤滑油經常以各種低價促銷活動為由誘導消費者購買,大部分消費者都不具備識別能力,很容易輕信渠道商。因此,對于明顯偏離官方價格區間的產品務必謹慎求證,90%的假機油都來自電商和汽配城,購買時應盡量選擇官方實體渠道。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京東小魔方七夕禮遇季來襲 YSL、蘭蔻七夕限定禮盒買就贈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