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熱愛母語,我認為母語比我的生命更重要,我一定要盡全力傳承好民族文化。”11日,不善言辭的那布查如是表達。
那布查是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開魯縣吉日嘎郎吐鎮吉日嘎郎吐嘎查的一位農民,右手先天殘疾的她,堅持用左手練習蒙古文書法20余載,并無償傳授書法技藝、堅守傳承民族文化的初心。
走進那布查家,一股淡淡的墨香撲面而來,映入眼簾的都是她創作的書法作品。楷書、行書、草書、篆書、竹板書,或蒼勁挺拔,或瀟灑飄逸。作品主題涵蓋疫情防控、“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脫貧攻堅等領域,字里行間傳遞著滿滿的正能量。
那布查告訴記者,她自幼熱愛蒙古文書法,更深愛自己的民族文化。“讀書期間,我成績優異,卻因自身及家庭條件限制,中學畢業后便回家務農。”命運的不公和生活的艱辛,從未阻擋那布查對蒙古文書法的學習和熱愛。
“我白天勞作,晚上研習書法,不知不覺竟能寫到凌晨兩三點。我自制竹板筆,以不銹鋼管當作鎮紙,卻樂在其中、樂此不疲。”那布查說。
2016年,那布查參加了八省區首屆蒙古文書法培訓班。作為學員里唯一的農民,一個用左手練習書法的人,她如期拿到了結業證書,這更加堅定了她通過自學提升書法水平的信念和決心。一有時間,她就通過書籍、網絡等途徑進行學習。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7年,那布查成為內蒙古蒙古文書法家協會會員。2019年,她又成為通遼市女子書法協會會員。她先后參加了慶祝內蒙古成立70周年暨滿洲里市蒙古文書法協會成立“墨韻中華筆舞邊城”主題蒙古文書法展、內蒙古自治區蒙古文書法家協會與內蒙古師范大學舉辦的校園《博速必奇革》書法展覽等區內外書法展,并獲得多項榮譽。
“母親在蒙古文書法上取得的成就讓我感到很自豪,我會和母親好好學習,將民族文化傳承下去。”那布查的兒子秦敖日格勒從小耳濡目染,也愛上了蒙古文書法,趁大學還未開學,每天都向母親學習、請教。
作為蒙古文書法縣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那布查在當地聲名遠播,很多學生家長主動上門,請那布查教孩子學習蒙古文書法。
2019年,那布查把自己家作為公益課堂,利用周六日無償為學生們輔導。她從最基礎教學開始,一點一滴,將民族文化傳承下去。雖然那布查十分嚴厲,但是前來求學的家長和孩子卻絡繹不絕,疫情期間才暫時停課。
“愿意向那布查老師請教,通過學習,我的蒙古語文書寫得更加流利、規范了,進步很大。”學生白玲梅收獲頗豐。
為支持那布查義務教學、讓民族文化發揚光大。當地黨委政府積極協調,正在為那布查籌建公益工作室。
“作為民族鄉鎮,我們十分重視民族文化的傳承,希望公益工作室的成立,能為那布查老師傳承民族文化提供必要的保障和便利。”吉日嘎郎吐鎮黨委副書記王曉平介紹說。(記者 張林虎)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