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27℃,空調的制冷和制熱模式下,為什么感覺不一樣

        蝌蚪五線譜 2020-07-20 15:49:55

        一到夏天,空調就成了保命的玩意兒;相應的討論,也層出不窮。

        “空調之父”——威利斯?開利(圖片www.lssdjt.com)

        “空調之父”——威利斯•開利(圖片www.lssdjt.com)

        空調應該怎么清洗啊,如何設置才能省點電呢,長時間吹空調會不會引起感冒甚至空調病呀。這些問題,有的先前聊起過,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翻看一下歷史文章<<<

        今天咱們來聊一個新鮮的:同樣的溫度,比如27℃,空調的制冷模式與制熱模式下,為什么我們感覺不同?

        空調遙控器上的設置選項不少,有時候不小心按錯,選成制熱模式,結果越開空調越熱。如果改成制冷模式,甚至不需要調節(jié)溫度,涼爽的感覺就遍體而生了。這是為什么呢?

        哎

        首先,讓我們來回憶一下中學物理知識。

        把一杯冷水倒入一杯熱水里,我們將得到一大杯既不太熱、也不太冷的水。換句話說,熱量總是從溫度較高的地方轉移到溫度較低的地方,直至達到平衡。

        對于空調,如果我們選擇27℃的制熱模式,它會吹出溫度大于27℃的風,隨后利用傳感器檢測室內(nèi)的溫度,在達到27℃時停止工作;反過來,選擇27℃的制冷模式,空調就必須吹出溫度小于27℃的風。只有這樣,室溫的平衡點才能在27℃附近。

        那應該是多少攝氏度,26℃?

        26℃是起步價,起碼得十幾攝氏度!吹出來的風越冷,室溫下降得越快,消費者越可能滿意;否則的話,您可能會打客服電話投訴……

        下一個問題是,空調在制冷模式會吹出冷風,可室溫不會一下子達到設置溫度呀,為什么我們會覺得涼爽呢?

        因為人體和空調有些相似之處。下丘腦是我們的體溫調節(jié)中樞,相當于空調里的電子芯片,里面記錄著一個設置好了的溫度,即37℃,行話叫調定點;在我們的皮膚里,藏著各種各樣的感受器,跟空調檢測室溫用的溫度傳感器差不多,只是更復雜。

        下丘

        下丘腦,圖片來源:cancer.gov

        人體的溫度感受器大致可以分為三類,有的負責冷覺、有的負責熱覺,還有的負責溫覺。這些感受器在全身各處都有,而且分布不均勻——腳上的冷覺感受器特別多,所以冬天容易較冷。

        具體到每一種感受器,又都有一個小小的核心原件,稱之為瞬態(tài)感受器離子通道(TPR)。

        TPR

        TPR的類型,圖片來源:tandfonline

        TPR有十幾種,每一種都只對特定的溫度敏感。舉個例子來說,TRPM8是主要的冷覺感受器核心,它的閾值在26℃。外周溫度30℃,它不管;外周溫度27℃,它不在乎;空調口吹出來的十幾攝氏度的冷風撞到它,它才會被激活,產(chǎn)生神經(jīng)沖動、向下丘腦傳遞。

        “哥們,我檢測到一個小于26℃的溫度。”

        下丘腦拿到檢測報告一看,“喲,這比我設定的溫度低啊”,于是得出結論——外界是涼爽的。

        冷2

        最后,咱們再來八卦幾句TRPM8。

        橫向來說,TRPM8不是人類獨有的。研究顯示,如果敲掉老鼠的TRPM8,它們就不會感到寒冷。單就人類來說,TRPM8不僅負責冷覺,而且跟痛覺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簡單來說,過低的溫度會讓我們覺得冷;反過來,冷敷可以減少疼痛。最有意思的是,TRPM8會脫敏和適應。

        接一盆自來水、把手放進去,一開始會感到?jīng)鏊^一會兒就沒什么特別的感覺了,對不對?這是因為TRPM8興奮過后便會進入倦怠狀態(tài),對同樣的溫度不再那么敏感;下丘腦拿不到檢測報告,就不好做出判斷了。這就是脫敏。

        適應要復雜一些。正如前面所說,每一種溫度感受器都對特定的溫度敏感。近年來的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長期在低溫環(huán)境中生活,人體為了適應外在環(huán)境,會產(chǎn)生一系列的變化,收縮血管、減少出汗、增加肌肉產(chǎn)熱等等;與此同時,溫度感受器的閾值會發(fā)生變化,對低溫不再那么敏感。

        從這個角度說,夏天不宜把空調溫度設定太低——那會影響人體的適應能力。一直呆在屋子里還好,如果出門的話,可能會覺得更加難忍。

        關鍵詞: 空調 夏天 制冷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jù)。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