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只是單純強調接受教育的起點公平,保證所有的孩子都能‘有學可上,有書可讀’,而忽略了‘保障進入學校的兒童、少年能夠享有接受具有相同質量要求的教育’。”近日,全國政協委員、遼寧省政協副主席、民進遼寧省委會主委姜軍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指出,我國農村義務教育質量整體落后的面貌尚未得到改變,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任務仍很艱巨。
姜軍曾對東北某區17家農村公辦義務教育學校、2家城鎮公辦初中進行調研。他發現,在2017年-2019年該地區連續3年的中等專業學校升學考試中,農村學校考入省重點高中(含同批次錄取學校)升學率平均為12.62%,城鎮學校升學率為22.62%,兩者相差10個百分點。“雖然農村學校近2年的升學率比2017學年提升了3個百分點,但與城鎮學校相比差距還是很大”。
今年全國兩會上民進中央的重點提案——《關于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質量問題的提案》也指出,根據對某西部省份3縣9個鄉鎮的調研發現,低分厭學學生主要集中在鄉鎮及以下學校。
這份提案提出,這種低分厭學問題,除去自身和家庭因素,與農村義務教育質量較低直接相關。姜軍分析,農村義務教育質量較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農村學校教學資源相對匱乏,學生家長更愿意把孩子送到城鎮接受更高質量教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落后,交通不便,路途較遠,很多孩子不愿吃苦而放棄學業;還有部分農村家長認為孩子讀書用處不大,等等。
這份提案建議,應加大力度提高農村學校義務教育質量,要樹立鮮明的教育質量導向,地方政府應高度重視農村學生低分、厭學問題,將提高縣域內義務教育質量及基本學業達標作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基礎性工作。
教師,可以說是農村教育的珍稀資源。這份提案提出,應將工作重心下沉到鄉鎮及鄉鎮以下的農村學校,切實采取有效措施激勵優秀教育人才向基層農村流動,著重為農村學校培養配備優秀校長,加強學校管理;采取交流輪崗、定向培養、購買服務等方式盡快解決農村教師隊伍薄弱的現狀,把學生及格率、進步情況作為考核教師的重要指標。同時,通過督導評估,關閉重組教育質量極其低下、學生大面積不及格甚至低分的“無效學校”;完善相關制度,對不能適應教育教學工作、年齡偏大或長期患病的教師實行提前退休、退養制度,或者退出教學一線,轉崗從事后勤和教輔工作,補充年輕、緊缺學科、優秀教師。
此外,姜軍認為,更新農村家庭教育觀念也很重要,應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向廣大家長宣傳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正確的教育思想、方法。(記者 孫慶玲)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