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秘的角落》童話笛卡爾暗喻什么?
《隱秘的角落》是由韓三平監制,辛爽執導,秦昊、王景春領銜主演,榮梓杉、史彭元、王圣迪特別主演,張頌文、劉琳、蘆芳生、李夢、黃米依主演的國內首部家庭懸疑劇。改編自國內著名推理作家紫金陳的小說《壞小孩》。該劇于2020年6月16日在愛奇藝播出后熱度和口碑迅速攀升,豆瓣評分居高不下。
目前該劇已經放出了六集資源,但是可以超前點播看全集。相信很多觀眾和筆者一樣已經按捺不住看了全集。
毫無疑問的,一部分原著迷可能要失望了,出于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該劇進行了較大的改編,尤其是后半段。這也是無奈之舉,完全按原著拍,那你根本沒有機會看到這部劇。
不過制作組還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安排了很多細思極恐的細節和隱喻。
開頭動畫
開頭的動畫里,三個小孩被大人追殺,一路倉皇逃命,最后只剩一個小孩在角落里瑟瑟發抖。
這個算是明喻了,呼應原本應該有的原著結局,“壞小孩”朱朝陽借助張東升之手除掉了兩個小伙伴,這也算是制作組心有不甘的一種無聲抗議吧。
2.錄音筆
蒼蠅那集表現的是朱永平聽到朱朝陽的內心剖白心生內疚,我在看到朱朝陽發現錄音筆之后和他爸剖白“內心”的時候,我理解的是他發現爸爸不信任自己的灰心恨意,他想讓朱永平內疚未來對自己更好,于是說了自己不懂事等等的話讓朱永平抬不起頭。那顆蒼蠅就像他收到爸爸禮物又看出爸爸真面目之后的心情,吃了一顆蒼蠅。
但是十一集的彩蛋完全翻轉了蒼蠅這段戲的父子位置,朱永平實際聽到了朱朝陽拉開皮包拉鏈發現錄音筆的聲音,自然知道后半段是兒子的表演時刻,他多少已經知道晶晶墜樓當天朱朝陽在現場,朱朝陽知情。甚至也覺得朱朝陽可能真的推了晶晶。
如此一來,吃甜品時,朱朝陽的剖白其實是讓朱永平吃了一顆蒼蠅,讓你懷疑自己的兒子殺了自己的女兒,但兒子的話又令他覺得自己確實曾經對不起這個兒子所以才可能導致了悲劇的發生,所以刪掉了錄音。并且同時第一時間發覺,自己只有這一個孩子了,必須要噤聲。
所以朱朝陽發現爸爸錄音時,把原本歸還的泳鏡又拿了出來,真相應該是朱朝陽開始隱藏。
3.復制卡
從頭至尾應該有三張內存卡卡。
第一張就是三個孩子交給張東升那張,朱朝陽準備了第二張和第三張,第二張是給嚴良的那張空的,第三張應該是有內容的自己藏著。
朱朝陽應該是故意在廁所和嚴良說那番話給張東升聽的,他想讓用這張空的復制卡激怒張東升,借張東升的手除掉嚴良和普普,我一開始特別驚訝為什么朱朝陽會毫無戒心跟嚴良和普普一起和張東升吃飯,其實他一是手里有底牌要挾張東升,二是他要出現給張東升敲邊鼓。
因為不管張東升是不是得到了第二張空卡,朱朝陽的第三卡都隨時可以對他產生威脅力。
4.笛卡爾
笛卡爾和公主的故事,愛還是背叛的童話故事,是貫穿全劇的真相隱喻。張東升和朱朝陽都是笛卡爾,也是同樣的一種人,聰明,隱忍,謹慎,介意自己是否擁有與失去,痛恨別人對自己的剝奪,他們都是首先容易被人撲倒和欺負的弱者,但是因為智商高,他們都得到找準時機立刻反擊,就像嚴良教朱朝陽打人的時候,最終是朱朝陽“獲勝”逃跑。張東升其實知道這一點,他甚至希望朱朝陽未來成為另一個自己來“毀滅”和報復這個“害”了自己一生的孩子。
最后一集張東升和朱朝陽穿的都是純白的白襯衫。張東升死前最后一句話也是用了笛卡爾童話在隱喻。
5.伙伴
朱朝陽和張東升原本的心理差不多,朱朝陽希望要挾張東升的計劃得逞,嚴良普普就能順利離開,那么普普看到了妹妹的死亡真相就可以永遠隱藏起來。所以當他看到因為臺風沒有走成的嚴良和普普再次出現的時候絲毫不開心,按照朱朝陽的心思細密,他原本不可能允許三個伙伴同時和張東升一起的,但我想他反常的舉動就暗示著,他想的和張東升一樣,他需要嚴良和普普永遠保守住秘密,而不惜以犧牲他們為代價。吃麥當勞時,朱朝陽也是和張東升坐在一起的。
所以朱朝陽答應陪嚴良和普普一起對付張東升時并不是出于伙伴感情,他當時已經有了計劃,也許不至于到借刀殺人,但他一定知道必須介入他們的計劃,自己才能趁機反擊或是脫身。
6.王立之死
朱朝陽看到張東升殺死王立了,加上朱永平在醫院教他原諒王立站在王瑤一邊,我覺得朱朝陽就動了某些殺心,他原本一定是希望張東升殺死王瑤的,他知道答應張東升偷到爸爸的工廠鑰匙,王瑤就肯定有危險,因為爸爸說了他們在找王立出來給他下跪道歉,我想如果朱永平在醫院沒有再一次站到王瑤身邊,朱朝陽應該會猶豫要不要偷鑰匙給張東升,因為那會給爸爸也帶來危險,雖然他絲毫不在意王瑤有無危險,但爸爸的表現第二次讓他吃蒼蠅,他最終還是偷了鑰匙。
不過看到爸爸死在自己面前時朱朝陽痛哭的表現,我又覺得他后悔或是不完全想到爸爸也會出事,可是他到最后也沒和朱永平說自己推了妹妹,只是說自己在五樓,所以有可能他的表現還不是真的。或者說是復雜的。
到了這里也能看到來,在結局前朱朝陽的表現都是童話版的,所有的真實都藏在隱秘的角落,隱秘的角落指的就是原本的日記,這一點看過原著的應該都很清楚。而我們看到的情節很就是朱朝陽寫給警察看的日記,也就是童話版。
最終選擇相信童話還是真相?
《隱秘的角落》改編自紫金陳的懸疑小說《壞小孩》。小說講述的是三個小孩無意間撞見一起殺人事件后,開始敲詐勒索、“買兇殺人”,并且一個精心策劃的謊言騙過所有人,刻畫了這三個小孩之“壞”乃至“惡”。《壞小孩》出版時曾引發不小的討論,因為小說無論是題材還是尺度上,對于中國懸疑小說都有所突破。
《隱秘的角落》的主體情節延續了小說——三個小孩目擊少年宮數學教師張東升殺人事件;不過劇集在三個小孩的人設上做了極大的改動,小孩之“壞”均被剔除,結局也成了“善惡皆有報”的法制故事。如果《隱秘的故事》只做到這一層,那么它的深度就弱于小說,也不會得到這么高的評價;編劇和導演高明的地方在于,在這個光明的表層敘事底下,還有一個隱秘的黑暗敘事——它與小說的主題暗通曲款。
劇集增加了一個小說中沒有的設定:殺人犯張東升,與好學生朱朝陽都喜歡數學家笛卡爾,劇中也一再提及關于笛卡爾死亡的兩個版本。在童話版本里,笛卡爾與美麗的公主突破重重阻力相愛;在現實版本里,公主根本就不愛笛卡爾,笛卡爾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背叛。
《隱秘的角落》通過種種細節埋下伏筆,拋給觀眾同樣有兩個故事版本:你是選擇相信美麗的童話,還是選擇殘酷的相信?
故事究竟是哪一個版本,取決于好學生朱朝陽最終成為怎樣的人。《隱秘的角落》引人深思的不應僅僅是導演的敘事技巧,更應是朱朝陽的選擇:他是如何變“壞”的?
因為朱朝陽不是個例,他是某一類孩子的縮影,具有重要的社會學意義。
朱朝陽成長在一個單親家庭,父母在他小時候離異,因為父親有了外遇,他被判給母親。父親重新組建家庭,朱朝陽也有了一個同父異母的妹妹朱晶晶。父親將大部分愛都給了妹妹,對他疏于關心。母親在景區上班,經常不在家,朱朝陽也能很獨立地照顧好自己。他剛上初中,每次考試幾乎都是班級第一。
這是一個聰明、獨立、懂事的孩子。但朱朝陽內心也有“隱秘的角落”:他一直渴望父愛,一直努力討好父親,對于妹妹他既羨慕也有隱隱的嫉妒;母親給他的愛過于強勢,只關心他的學習,這讓他個性沉默甚至有些壓抑。哪怕如此,他仍有著善惡是非的判別標準,“隱秘的角落”從未占過上風。
也許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隱秘的角落”。善良的人并非沒有惡念,只是他們不曾將惡付諸實踐。朱朝陽也曾是善良的人,但究竟是什么時候,“隱秘的角落”的陰影悄然擴大,直至占據他的內心?
父親對朱朝陽的懷疑,是朱朝陽個性變化的轉捩點。朱晶晶不幸在少年宮墜落身亡,那一天朱朝陽恰巧在少年宮,但警方已認定與朱朝陽無關。一段時間后,父親帶著他去喝糖水,還給他買了泳鏡,他開心極了。但他意外地發現,父親在包里偷偷放了錄音筆,想套他的話,父親仍在懷疑他。朱朝陽假裝不知道,他非常“懂事”地說了煽情的話讓父親心生愧疚。這一刻,父親終于下決心做一個合格的父親,但兒子已不再是曾經的兒子了。
父子倆離開糖水店,一只蒼蠅落入乳白色的糖水里。這個靜默的細節,不僅說出了朱朝陽對于父親的信仰、對于愛的信仰在坍塌,也意味著“黑暗”開始浸染他原本純潔的人格。
朱朝陽進一步黑化,是他被朱晶晶的舅舅王立綁架之后。張東升救了他,但在他面前殺了王立。警察找朱朝陽做筆錄,他面臨一個兩難——是否告訴警察真相。說出真相,妹妹墜樓時他在現場的秘密將被揭曉;避重就輕搪塞過去,他就成了張東升的同謀,在變成第二個張東升。
朱朝陽撒謊了。母親由此與他發生爭執,她氣悶于自己辛苦將朱朝陽拉扯大,朱朝陽的心卻向著父親。此時朱朝陽的眼神變了,他反駁母親:是她逼父親離婚的。母親哭訴,是父親先有了外遇。朱朝陽狠狠地說,“那是因為你們只在乎你們自己。”
當朱朝陽得出結論:父母對他的愛充滿了自私和交換,“隱秘的角落”終于占據了內心。朱朝陽被黑暗吞噬,那個好學生、乖孩子消失了。曾幾何時他多么渴望愛,而今愛似乎不重要了,他選擇聰明又自私地生活——自己才是可靠的,一切都是為了利己。
我們總是熱情謳歌孩童的單純,這是因為他們就像一張張白紙,沒有瑕疵。可正因為孩子是白紙,涂抹的筆的顏色才至關重要——白紙上涂抹的是彩色,那么孩子的個性就是彩色的;白紙上涂抹的是黑色,那么孩子的個性也可能走向晦暗。朱朝陽曾是一張白紙,上面曾有斑斕的彩色,如今黑色掩蓋一切。但觀眾對這個“壞孩子”的情感卻十分復雜,因為他本身也是家庭悲劇、社會悲劇的受害者——成人世界的強勢、冷漠、自私、殘暴不斷擠壓著他、傷害著他。
《壞小孩》結尾,朱朝陽日記最后一行字寫著,“好想做一個全新的人啊”。這是他真實的想法,也是每一個“壞孩子”真實的想法。因此劇集拋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兩個版本的結尾,更是一個關系到我們每個人的提問:社會、學校和家長是否充分意識到,我們的所作所為影響著每一張白紙的顏色?我們想讓孩子學會愛,但我們是否給他們更多冷漠?我們想讓孩子誠實做人,但我們是否曾在孩子面前反復耍賴撒謊?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