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記者 盧鸰
中國創新藥市場可能要開啟一個新的時代了。
(相關資料圖)
百濟神州(688235)4月25日晚披露的年報顯示,公司2022年虧損136.42億元,創歷年最大虧損,累計未彌補虧損為509.72億元。
其中,百濟神州2022年的創新藥收入為84.8億元,高于恒瑞醫藥2022年81.16億元的的創新藥收入。這意味著,國內創新藥市場的龍頭老大易主了。
據統計,創新藥(國產+進口)占國內藥品市場比例約為5%左右,未來市場份額增長空間巨大。從相關數據看,國內創新藥對外授權數量和金額很可能在2023年創下單年新高。
虧損136億元
累計未彌補虧損509億元
百濟神州4月25日晚間披露的2022年年報顯示,公司2022年營收95.66億元,同比增長26.06%,為歷年新高;毛利潤為76.71億元,為歷年新高;凈虧損136.42億元,為歷年最大虧損;截至2022年,公司累計未彌補虧損為509.72億元。
2022年,百濟神州研發費用為111.52億元,為歷年研發投入新高,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6.92%;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116.58%,較上年減少9.11個百分點。
自2017年以來,百濟神州連續虧損。其中,2017年虧損9.8億元,2018年凈虧47.47億元,2019年凈虧69.15億元,2020年虧113.83億元,2021年虧97.48億元,2022年虧損136.42億元,6年合計虧損超474億元。
百濟神州稱,這主要是由于新藥研發、生產、商業化是一個投資大、周期長、風險高的過程,公司在藥物早期發現、臨床前研究、臨床開發、監管審查、生產、商業化推廣等多個環節持續投入。
百濟神州是一家全球化的創新藥公司,專注于開發抗腫瘤藥,同時在美國納斯達克全球精選市場、香港聯交易所和上海證交所上市。
百濟神州稱,隨著公司持續進行候選藥物開發,及尋求監管機構批準、擴張生產及制造設施、商業化在研藥物,公司存在未來繼續虧損的風險,且該等虧損可能會在近期內進一步擴大;其未來凈利潤的規模部分取決于藥物開發項目的數量及范圍,以及該等項目相關的各項成本和費用、產生收入的水平、與第三方合作收取相關款項的時間和金額等。
晉升創新藥“一哥”
從創新藥產品收入來看,百濟神州2022年的創新藥產品收入為84.8億元。
而此前恒瑞醫藥發布的2022年年報,2022年公司營業收入212.75億元,同比減少17.8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9.06億元,同比減少13.77%;創新藥銷售收入81.16億元,占比38%。
這意味著,在創新藥方面,百濟神州已經超過恒瑞醫藥,成為國內創新藥公司的老大了。
不僅是百濟神州,2022年中國生物制藥創新藥凈收入也達到67.5億元,翰森制藥創新藥收入約為50.06億元,先聲藥業創新藥業務收入41.28億元,都在向前奮力追趕。其中,百濟神州、先聲藥業2022年創新藥收入分別同比增長107.3%、32.3%。
目前,老牌藥企正在逐漸有序的退出仿制藥領域。
早在2020-2021年,恒瑞、正大天晴都已明確表示不再立項普通仿制藥;最近兩年,揚子江、四環等仿制藥巨頭紛紛減少仿制藥項目的研發投入和減少仿制藥的立項,其中四環醫藥更是要將非核心仿制藥業務打包出售。
據華創醫藥統計,創新藥(國產+進口)占國內藥品市場比例約為5%左右,而同期美國日本創新藥銷售占比高達88%,國內創新藥市場份額增長空間巨大。
從相關數據看,國內創新藥對外授權數量和金額很可能在2023年創下單年新高。
2010-2020年間,國內藥企License out交易稀少,只有極少數分子能夠獲得1億美金以上的首付款,如百濟PD-1單抗、傳奇生物BCMA CAR-T。但到了2021-2022年,交易數量快速攀升,大量交易首付款超過1億美元和合同總額超過10億美元。2023年一季度,國內藥企License out交易數量就達到10個,超過2020年全年。
從二級市場的情況來看,百濟神州、恒瑞醫藥的股價總體走勢,呈向上趨勢。
編輯:小茉
審核:許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下列項目中屬于流動負債的有哪幾個_下列項目中屬于流動負債的有_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