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多部門不斷創新優化政務服務舉措,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更優質、更高效的服務,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山東聊城:打造輔助性就業基地 帶動殘疾人就業
(資料圖)
沖水、打泡沫、擦車、檢查……在山東聊城,這家自強養車店自開業以來,很多車主紛紛自發趕來支持生意。原來,這里的員工都是殘疾人,他們身殘志堅,自食其力,用自己的勞動贏得了社會的尊重。
山東聊城市民 張雪梅:這群“孩子”都是特殊人士,他們能出來工作,這種自強自立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所以我也愿意來這洗車。
作為聊城高新區的一處殘疾人輔助性就業基地,自強養車店已經為15名殘疾人提供了崗位,他們年齡都在18歲以上。雖然都已經成年,但這里的負責人總是習慣性地稱呼他們為“孩子”。
山東聊城自強養車店員工 張天樂:在這里有活干特別開心,有人一起做伴、一起掙錢,覺得很好。
山東聊城自強養車店負責人 許婷:既然這群“孩子”來到這里,我就把他們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來對待,讓他們既能有一份穩定的收入,又能得到更好的鍛煉,來實現自己的價值。
近年來,聊城高新區以政府免費提供場地的方式,打造了多處這樣的殘疾人輔助性就業基地,通過運營洗車店、打造特色非遺助殘項目及其他政策支持等,已幫助了171名殘疾人實現就業。
山東聊城高新區社會事務協調管理中心副主任 張明美:下一步,我們還將在現有項目和政策的基礎上,繼續引進更多新模式。比如即將建成的“數字助殘”基地,就是依托大數據技術,帶動更多殘疾人就業。
內蒙古鄂爾多斯:電話辦理 電子出證 讓群眾辦事“零跑腿”
通過政府服務讓百姓的生活更美好,內蒙古鄂爾多斯也在行動。今年以來,鄂托克旗政務服務局推出電子簽署平臺,群眾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線上申請、審批、簽字、蓋章等流程,實現電話辦理、電子出證。牧民姚建兵前不久購買了一臺農機具,他按照說明給網格員打電話提供信息,網格員上傳資料后,很快完成了線上審核,順利拿到了農機補貼。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牧民 姚建兵:也就一天的時間,審批手續就下來了。
打通最后一公里,讓群眾少跑腿,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政務服務局聯合醫保、農牧等部門,將辦理事項形成模板上線到基層綜辦平臺,相關部門通過手機認證完成審批,目前已在96個社區推廣。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政務服務局局長 趙欣: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通過政務服務改革的一小步,促進了企業和群眾體驗感和幸福感提升一大步。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