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幼兒園大班孩子畢業還剩大約三個月時間,不少家長已經開始糾結要不要給孩子提前教授小學知識。對此,4月27日,記者采訪了有著28年教齡的高級教師銀川市實驗小學副校長劉燕,來看她的深度解答。
教育部明確規定小學零起點教學? 家長勿恐慌
【資料圖】
劉燕介紹,2018年教育部就印發了《關于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糾正幼兒園“小學化”傾向,小學實施零起點教學;2021年教育部發布的《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指導意見》中提出了雙向銜接的概念,即幼兒園和小學要協調配合,建立幼小銜接的合作機制,對小學在幼小銜接中承擔的任務進行了明確規定,同時也頒布了《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和《小學入學適應教育指導要點》作為推進幼小銜接工作的指南。
其實隨著這項工作的推進,在銀川無論是幼兒園還是小學,都越來越重視幼小銜接。比如,幼兒園會在最后這個學期帶著大班的孩子到附近的小學校參加升旗儀式,走進教室看小學生早讀等活動,讓幼兒們有親身感受。還有的會請小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到園內給家長們做講座,讓家長了解幼小銜接。
“家長一定要警惕,幼兒園小學化有很多危害!如果強行把小學知識灌輸給幼兒,給幼兒布置寫、讀、算、背等家庭作業,會阻礙孩子的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發展,當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無法掌握知識后,就會學習興趣會降低,甚至產生厭學心理。”劉燕說,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的教育,都應該遵循孩子成長的規律,不要拔苗助長。
幼小銜接是較長時段的準備 ? 家長勿突擊
“幼小銜接是一個時段,包括幼兒園大班到小學一年級,甚至可以再往下延伸,并不是所謂的簡單的小學生報名前后的幾個月、甚至更短的時間。”劉燕說,“所以,在上幼兒園時,要更多注重習慣的培養。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學習方法,都要使它化為習慣,這樣讓孩子輕松面對環境的變化。’”
比如, 培養傾聽和集中注意力的習慣;提高語言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責任意識和規則意識;培養正確的坐姿、書寫姿勢;養成良好的作息時間、衛生習慣等,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從現在開始,家長要加強這些方面的訓練,為上小學準備。
“不管是哪一種不良現象,一定要針對性極強的去糾正,不要覺得孩子小,將來一上小學就改過來了,殊不知,不良習慣一旦形成,要改是何其艱難的事情。”劉燕強調。
明確幼小銜接的關鍵 ?家長勿偏頗
孩子初入小學的三大不適應有:新的作息時間、新的空間環境、新的人際關系;面臨的三大挑戰是:新的學習內容、新的教育方式、獨立應對的能力。
對此,劉燕建議,家長在平時生活中要讓孩子對未來的新生活充滿希冀,如平常聊天中,要不時傳遞這樣的信息“你長大了,就要上小學了,爸爸媽媽真高興!”“我們家要有小學生了,學到的知識越來越多,以后啊,肯定比爸爸媽媽懂的還多!”多說這樣激勵的語言,讓孩子知道父母為自己的成長高興,為自己上小學自豪,使他們有成為小學生的自豪感和光榮感。
劉燕強調,家長切記不應該用負面語言嚇唬孩子,比如“你不聽話,以后讓小學老師管你,小學老師可厲害了!”“你就玩吧,你玩不了幾天了,到小學有你受的!”這無疑會使他們對小學的反感和恐懼。
幼小銜接意義重大,各位家長非常有必要樹立正確、科學的銜接觀念,掌握一些科學的訓練方法。“幼小銜接一定是重在意識、重在習慣,并非多認幾個字、多背一些詩、多算幾道題那么簡單。”就要建議,父母要多學習多實踐。
此外,劉燕還認為,入學前帶著孩子做一次體格檢查,了解孩子生長發育的狀況是否符合各項指標,尤其是視力是否正常,及時矯正,控制孩子看電視和玩電子產品的時間,這些也是非常必要的。
記者 李姝
【責任編輯:張方旸】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