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家評級機構看好,金地一季度的成績卻不太理想 焦點訊息

        商業華觀 2023-05-08 09:43:48


        (資料圖)

        5月5日,東吳證券和光大證券等4家證券機構給金地集團(以下簡稱“金地”)給出“買入”評級。自4月21日以來,共計有14家證券機構給金地給出評級,其中12家為“買入”,2家為“增持”。然而金地的銷售成績卻不甚理想。  克而瑞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金地實現全口徑銷售額2218.0億元,排名第7位,而2023年1-4月金地實現全口徑銷售額591.2億元,排名第12位。  與此同時,和去年同期相比,金地的銷售成績出現了銷售面積增長,銷售金額卻下降的現象。金地4月10日披露數據顯示,2023年3月金地實現簽約面積104.4萬平方米,較去年同比增長29.79%;實現簽約金額201.1億元,較去年同比下降3.91%;第一季度金地累計實現簽約面積242.9萬平方米,較去年同期增長32.60%;累計實現簽約金額441.2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3.06%。  銷售面積上升、銷售金額下降表明金地一直在通過“薄利多銷”的模式打開市場。數據顯示,2021年金地銷售均價為20821元/平方米,2022年銷售均價為全年銷售均價為21766元/平米。雖然2022年全年銷售均價相較于2021年有所抬升,但是全年內金地的銷售均價一直呈現下降的趨勢,從2022年1月的26726元/平米下跌至12月的17510元/平米;2023年1月銷售均價跌至16684元/平米,3月抬升至18164萬元/平方米,仍低于2021年和2022年的平均水平,較上年同期下跌了26.41%。  金地的“薄利多銷”策略確實讓金地的營收取得了迅速的增長,但是也讓其盈利能力有所下滑。數據顯示,2020年-2022年,金地連續三年的營收增長率分別為32.42%、18.16%、21.14%,總營收從2020年的839.8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1202億元;營收上漲的同時,金地的歸屬凈利潤則呈現下滑的趨勢,2020年歸屬凈利潤增長率為3.20%,較上年同期下降了21.21個百分點,此后兩年歸屬凈利潤由增轉跌,2021年和2022年增長率分別為-11.87%和-35.09%,歸屬凈利潤從2020年的104.0億下跌至2022年的61.07億元。  然而這種金地“薄利多銷”的經營策略在2023年一季度似乎不太靈了。一季度財報顯示,報告期內金地實現營收143.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52%,營收增速收窄;實現歸屬凈利潤5.078億元,較去年同期下跌了18.89%,歸屬凈利潤繼續下滑。  有分析指出,一季度金地的盈利能力下滑是因為受到合作方影響。一季度財報顯示,金地投資收益為-2.037億元,其中對聯營企業和合資企業的投資收益為-3.997億元,而上年同期這個數字為3.047億元。合作方的虧損拖累了金地的業績。對于投資虧損的原因,金地未在財報中做出解釋。  此外,金地的增長后勁也令人擔憂。數據顯示,自2021年以來金地的土儲權益就在不斷收縮,2021年權益占比就從2020年的53%下降至46%,2022年進一步下降至45.3%;權益土儲總量由2021年的3515萬方收縮至2022年的2345萬方,下降了約33.3%。不僅如此,2023年一季度金地累計完成新開工面積約57.8萬平方米,較上年同期下降了60.95%。在年報中,金地管理層表示在2023年計劃實現新開工面積355萬平方米,竣工面積1,295萬平方米,較2022年的數據分別下降了32.00%和8.67%。金地似乎要收縮經營規模。  不過在行業內,金地的競爭優勢依然存在。數據顯示,盡管金地凈利率不斷下滑至2022年的7.64%,但是依然高于行業中值2.64%。企業經營風險也在“三道紅線”的管控之內。年報顯示,金地剔除受限資金后對一年內到期的有息負債的覆蓋倍數1.13倍,凈負債率為52.2%,債務融資加權平均成本為4.53%。這也是為什么證券融資機構對金地依然看好。  但是收縮的凈利率和業務規模仍也是金地潛藏的風險,投資者仍需謹慎。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