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存量資金拋下新能源、大消費板塊,沖向人工智能與“中特估”概念板塊,大盤漲、個股跌的現象再次上演。于是,股民買在3000點,套在3400點。
(相關資料圖)
2022年10月31日以來,上證指數從2885.09點上漲至最高的3418.95點,累計最高漲幅為18.5%,其間雖有兩次明顯回調,但不曾跌破過3000點。5月15日,上證指數在金融股帶領下,日內走出“V字行情”,收報3310.74點。
大盤指數上漲過程中,個股并沒有普漲,行情演繹更趨極致。數據顯示,上述時間段,滬深兩市5174只個股漲幅平均數、中位數分別為10.18%、5.78%,明顯跑輸指數。有1903只股錄得下跌,占比37%,換言之,投資者在大盤跌破2900點時買入市場上任一一只股票,并持有至今,虧錢概率是37%。更有242只個股的跌幅超過30%,其中就包括多只新能源汽車、光伏板塊的明星股。
存量資金博弈、公募調倉換股、現實與預期的偏差、增量資金匱乏等因素,被視作為“買在3000點、套在3400點”的主要原因。買股被套、買基金不賺錢的現象能否在后市緩和,仍有待觀察。
展望后市,機構分析認為,隨著人工智能與“中國特色估值體系”相關交易演繹到極致水平,二季度A股行業輪動或加快,盈利穩定性高的新能源產業鏈及具備政策催化的部分消費子行業或迎來階段性機會。
本輪行情至今,選股跑輸大盤概率為65%
進一步看數據,2022年10月31日至今,3362只個股漲幅不及13.54%(同期上證指數漲幅為13.54%),占公司總數比重為65%,挑選其中任意股票買入都將跑輸大盤,甚至還有虧錢風險。對應的跑贏大盤概率為35%,勝率與賠率一目了然。
如果將50%設置為獲取超額收益的紅線,僅382只股的區間漲幅達到或超過50%,即獲取超額收益的概率僅為7.38%。更何況,年內多數翻倍的AI概念股,都是在兩個月左右,甚至更短時間內實現估值快速拔高,投資者交易獲利的難度很大。
買股虧錢的散戶并不孤單,因為買基金的投資者也沒掙到什么錢,甚至可能虧錢。由于公募大部分籌碼都在新能源、大消費等板塊,對TMT、傳媒等年內熱門板塊相對欠配,導致一季度的主動權益基金業績分化顯著,數據顯示。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和靈活配置型基金的收益率中位數分別是3.22%、2.09%、2.08%,其中,收益率為正的比例分別是73.89%、66.82%和77.34%。
2022年10月31日至今,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微跌0.76%,2023年以來累計跌幅為3.25%,同期滬深300指數上漲3.29%。統計顯示,截至5月第一周,全市場偏股投顧組合中,年內正收益的投顧只剩下四個。
大盤持續上漲,各板塊呈現“蹊蹺板行情”,機構重倉的新能源是套牢散戶的主力標的。數據顯示,2022年10月31日至今,光伏指數累計下跌9.27%,新能源汽車指數跌4.19%。同期共有242只股的跌幅超過30%,其中包括天合光能(688599.SH)、鈞達股份(002865.SZ)、錦浪科技(300763.SZ)、禾邁股份(688032.SH)、昱能科技(688348.SH)、隆基綠能(601012.SH)等光伏頭部企業。其中,隆基綠能總市值蒸發近1500億元。
鋰電板塊亦處于估值消化階段。2022年10月31日至今,板塊92只股平均下跌5.6%,中位數達7.77%,其中21只股跌幅超過20%。寧德時代(300750.SZ)因提前消化了估值,表現相對不俗,累計漲15.78%。
消費般方面,貴州茅臺(600519.SH)、五糧液等白酒股表現依然穩定,漲幅均超25%。智飛生物(300122.SZ)與中國中免(601888.SH)這兩只千億白馬股,卻成為“買在3000點、套在3400點”的典型個股。
2022年10月31日至今,智飛生物與中國中免分別下跌11.07%、15.2%。其中,中國中免2月份以來遭遇連續陰跌,累計大跌33.11%,總市值蒸發近2000億元。
業績增速乏力,或是資金拋售這兩家千億龍頭的主要原因。一季度中國中免增收不增利,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10.25%,為23億元,是2021以來,業績表現最差的一季度,多家機構紛紛下調了對公司2023年全年業績預測。智飛生物一季度實現營收凈利潤雙增長,但歸母凈利潤增速明顯落后營收增速,凈利潤增速也較2022年同期放緩。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持有智飛生物的基金數量為204家,去年四季度末該數據分別為903家,減少近700家。持有中國中免的基金數量減少了逾1000家,由去年四季度的1374家,降至今年一季度末318家。
新能源還有階段性機會嗎?
談及大盤漲、個股跌的行情,某市場資深觀察人士對記者表示,一方面是公募連續且集中調倉至TMT、“中字頭”板塊,另一方面,經濟溫和復蘇的背景下,部分行業及公司的業績修復力度存在較高不確定性,呈現“弱現實弱預期”的股價走勢。“市場的偏差本就是一種不確定性,從交易博弈的角度,存量資金此前基本都扎堆在新能源板塊,除了中字頭和AI兩大主線,其他板塊的輪動表現都是‘零敲碎打’。極致行情和極致情緒,讓交易型資金和市場熱錢蜂擁至個別板塊。”上述市場人士對記者說,“為了賺到市場風格的錢,資金放棄新能源、大消費等過去三年的市場主流品種。往后看,AI等板塊估值快速拔高后,存量資金可能會積極尋找相對安全的避風港”。
由于大量新能源個股集中在創業板,此前資金連續拋售板塊個股,使得指數承壓。隨著前期創業板50指數的回調,當前估值已來到30倍的歷史低位區間,景氣度依舊的新能源板塊趨勢反轉的機會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業績方面,2023年一季報顯示,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龍頭股盈利能力凸出,但在鋰電庫存去化、碳酸鋰價格高位下跌、終端需求不振的背景下,板塊盈利分化顯著。以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為例,一季度產業鏈收入達2599億元,同比增長33%,環比減少22%;實現歸母凈利潤168億元,同比減少2.2%,環比減少36%。
5月以來,碳酸鋰價格連續10日上漲,有分析指出限制鋰電產業的三大因素原材料價格、需求、庫存都已逐漸修復。其中,經過一個季度左右的消化,中游電池廠商庫存有望逐漸轉向健康水平,并計劃加大上游材料采購,產業鏈多個環節需求亦同步回升,排產逐步恢復。
二級市場方面,就上周創業板50指數表現來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估值修復,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等成份股走出反彈行情。5月15日,創業板指大漲2.11%,鋰礦板塊掀漲停潮,盛新鋰能(002240.SZ)、天齊鋰業(002466.SZ)等多只個股集體封板,天華新能(300390.SZ)漲近12%,部分光伏股亦有不俗表現。新能源主題會否重回戰場,第一財經將保持關注。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