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時訊!東風掀桌子降價未能挽救銷量,如今又陷“催債烏龍”

        新黃河客戶端 2023-05-30 16:24:03

        近日,武漢市財政局、武漢長江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的一則催債聯合公告引發關注。其中,欠債最多的是東風武漢輕型汽車有限公司,欠款高達2354萬元,因其名稱中帶有“東風”“汽車”字樣,被網友誤以為與“東風汽車”有所關聯,迅速成為社會熱點話題。為此,5月29日,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發布澄清公告稱,東風武漢輕型汽車有限公司與公司無任何股權關系和業務往來。同日,新黃河記者聯系到東風武漢輕型汽車公司相關工作人員,他們也表示“我們公司已經破產了,跟東風汽車沒有關系?!?/p>

        這次的“催債烏龍”事件,再次將東風汽車帶入公眾視野。早在今年3月份,東風汽車就曾因發起規模空前的降價促銷而引發廣泛關注,東風雪鐵龍C6在當時更是引發了消費者的搶購熱潮。然而,大降價帶動的“搶購熱”卻并未挽救東風汽車的銷量。隨著并不好看的第一季度財報出爐,東風汽車的未來前景依舊不明朗,仍在尋找重新揚帆的“東風”。

        催款公告鬧“烏龍”,東風汽車忙澄清


        (相關資料圖)

        5月26日,武漢市財政局、武漢長江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在《長江日報》發布債務催收聯合公告,要求259家企業、單位償還截至2018年末還未償還的欠款,合計欠款本金或超過3億元。其中,東風武漢輕型汽車公司欠款最多,欠款本金達2354萬元,約占總欠款的8%。

        5月29日,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發布澄清公告稱,為避免給投資者造成誤導,公司針對東風武漢輕型汽車公司被催債一事進行說明并澄清。公告稱,聯合公告中提及的債務單位東風武漢輕型汽車有限公司與公司無任何股權關系和業務往來,本公司與武漢市財政局、武漢長江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均無債權債務關系。公司生產經營活動正常,不存在應披露未披露的重大債務,不存在損害公司及中小股東利益的情形。

        公開資料顯示,東風武漢輕型汽車公司是一家以從事汽車制造業為主的企業,該企業成立于1991年4月24日,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法定代表人為柳慧文,注冊資本為1969.9萬元。

        根據天眼查披露的信息,2021年-2022年,東風武漢輕型汽車公司已處于停業的經營狀態,2015年-2020年處于歇業的狀態。2022年,東風武漢輕型汽車公司繳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金、失業保險、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的人數為26人,而在2022年之前繳納上述社保的人數為42人。關于資產方面的信息,該企業已多年選擇不公示,最后一次披露資產狀況信息的是2017年度報告,該企業當年總資產為811萬元,而負債總額為3610萬元,早已資不抵債。此后企業選擇不再公示相關信息。

        29日,新黃河記者致電東風武漢輕型汽車有限公司。一位工作人員回應稱:“我們公司與東風汽車沒有關系,我們已經破產了。主管部門也不是東風汽車。”

        補貼促銷引發圍觀,卻未能挽救銷量

        “人紅是非多”的東風汽車,今年內連登熱搜。兩個月前,東風系車型空前絕后的降價幅度,曾一度讓“去湖北提車”成為公眾熱議的話題。

        今年3月,湖北省聯合多家車企推出政企購車補貼,東風系汽車成為補貼主要對象。東風汽車集團旗下東風雪鐵龍、東風標致等共計七大品牌58款車型參與了這一輪購車補貼,補貼力度從5000元至9萬元不等。以東風雪鐵龍C6為例,該車最高可享受政府加企業綜合補貼9萬元,補貼過后,這輛軸距達到2900mm的B+級轎車,起售價僅為12.19萬元,最終落地價折扣高達5.7折。

        如此優惠力度,引發當地搶購潮,甚至吸引了不少外地消費者前去購車,銷售直呼“忙不過來”。有網友評論,20多萬的東風雪鐵龍C6,可能一車都是缺點;但是12.19萬起的價格,東風雪鐵龍C6一車可能都是優點了。

        據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1月份,東風雪鐵龍C6在湖北省的銷量僅為55輛,而截至3月26日,雪鐵龍C6交付量超過2500輛。

        在政策的帶動下,東風汽車搭上了東風,3月7日,東風汽車開盤后直線拉升直至漲停。但3月8日,其股價開盤飄紅后,隨即陷入跌宕,截至當日收盤,東風汽車股價下跌1.47%至6.70元/股。

        但相關人士表示,A股上市的東風汽車全稱為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是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生產和銷售的車型均為商用車,與本次降價促銷并無關聯。

        港股上市的東風集團股份才有乘用車業務,其通過東風汽車有限公司、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神龍汽車有限公司等子公司進行汽車銷售和售后服務。但港股東風集團股份的股價表現也難言優異,公司股價于3月7日微跌0.47%,收于4.28港元/股;3月8日再跌3.04%,收于4.215港元/股,總市值為356.46億港元。

        經歷一輪殘酷的“自殺式降價”后,東風汽車并沒有“起死回生”。

        根據知名汽車門戶網站“車主之家”提供的上牌量數據,今年3月雪鐵龍C6僅武漢一地的上牌量就達到2341臺,全國上牌量接近4000臺,而到了4月,這一數據暴跌到武漢僅27臺、全國58臺。

        4月29日,東風汽車公布2023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26.37億元,同比下降26.49%。而從利潤上看,公司歸母凈利潤僅為0.96億元,同比下降19.41%。

        數據顯示,東風集團今年1-4月累計汽車銷量為597118輛,同比下降29.1%。事實證明,作為汽車降價潮的開啟者,大幅度的降價活動并沒有讓東風汽車旗下相關車型銷量出現大幅度的增長。

        沒有打出漂亮翻身仗的東風汽車,也遭遇了投資者的信任危機。一位股評專家接受新黃河記者采訪時稱,在股民印象當中,東風汽車作為大型企業、上市公司,去年年報和今年一季度報都不好。所以,“催債公告”發出后,股民誤以為是東風汽車“借了錢,沒錢還”,就“毫無違和感”。

        傳統優勢減弱,創新能力需加強

        合資板塊銷量不斷下滑,而自主板塊一直沒有成長起來,東風汽車如今內外交困。

        剛開始時,東風汽車與大多數車企一樣選擇了走合資路線,其在1992年與法國雪鐵龍公司合資成立了神龍汽車公司,正式開始經營轎車生產業務;而到了2000年之后,東風汽車又先后與起亞、日產、本田成立合資企業,合資業務逐漸成了東風汽車的核心。

        根據數據統計,東風汽車的合資品牌前后一共有9家之多。不過,隨著合資品牌的日漸式微,東風汽車出現了合資業務萎靡的問題。

        如今,東風雷諾已經宣布退市,東風悅達起亞銷量從巔峰時期的65萬輛下跌到了2022年的不足10萬輛,東風標致和雪鐵龍所屬的神龍汽車銷量也從巔峰的70.5萬輛暴跌到不足10萬輛,而核心的日產、豐田、本田銷量也同樣在持續走弱。

        在合資造車的過程中,傳統車企往往會培養自主品牌,這是合資的目的,東風汽車也不例外。目前,東風汽車擁有8大自主品牌,分別是風度、啟辰、風光、風行、風神、小康、御風、嵐圖以及東風創造。

        不過,雖然說是自主品牌,但東風汽車的這些自主品牌實際上卻并無核心技術可言。

        例如曾經主打的品牌啟辰,剛成立時的目標是承接日產技術高度,利用合資的優勢想要將啟辰打造成東風體系內重磅級的自主品牌,不過在后來的發展中卻慢慢成了另一款日產代工車。還有東風汽車傾注資源最多的東風風神和風行,一個主打中高端群體,另一個主打低端人群。兩大品牌雖然有過短暫的高光表現——東風風行在2016年時全年銷量超過了15萬輛,但在2017年之后便開始走起了下坡路,2018年銷量跌破了10萬,到2022年月銷量只剩下幾千。

        公開資料顯示,2022年東風汽車的自主品牌銷量達到49.8萬輛,同比增長39.6%,但累計虧損亦達到了64.4億元,出現了“越賣越虧”的局面。

        在內外交困的局面下,面對風起云涌的電氣化浪潮,東風汽車也沒能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

        東風汽車的主營業務目前仍停留在傳統燃油汽車制造領域,整車標準化程度缺失高端科技成分和關聯性。去年東風新能源滲透率15%,遠低于25.6%的市場水平。東風寄予厚望的嵐圖,去年賣了19409輛,月均不足2000輛。專注于越野領域的新能源品牌猛士,還有待市場驗證。今年前兩個月,東風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73萬輛,同比下滑32.4%。

        據了解,目前東風已經構建豪華(猛士M品牌)、高端(嵐圖品牌)、中檔(風神等)和經濟型(納米)各層級的品牌布局。雖然東風公司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頂天立地,鋪天蓋地”布局已初步成型,但想要憑借新能源實現新的增長,東風汽車仍道阻且長。

        新黃河記者:劉瑞祥 陳國亮

        編輯:邢志彬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