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林如敏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我在小兒的朗誦聲中,重溫了這些童趣盎然的古詩。看著小兒的稚臉,心里有幾分莫名的愧疚。詩中所敘種種,都是自己小時候玩膩的,而對于今天城市里的孩子,雖談不上可望不可即,卻斷然不會是慣常的游戲。
一個中年男人談論童年,是一件矯情的事,如果他還細細品咂,則又有幾分憂傷的色彩,那是因為鐘漏相催,早生華發。但倘若回味童年,沒有泥巴、田螺、青蛙、彩蝶、捕蟬等游戲,中年男人將會更加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乏善可陳。
人生是個不能息肩的重負、不能駐足的前奔,在這個過程中,童年大概是一段最美好的時光。沒有那么多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沒有那么多責任、那么多焦慮,游戲應該是童年理直氣壯的表情。
成人的世界給了兒童太多無謂的壓力,各種各樣的“雞娃”培養模式恨不得讓孩子早早成為十項全能。如果想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就必須摒棄所謂“贏在起跑線上”的執念,保持不盲從不執拗的定力。在滔滔汩汩的競爭洪流中,做到這一點不容易,但是許多年以后,歲月會凸顯它的溫情和價值。
城市發展日新月異,有越來越多的公園和綠地,它們的景色都很美。要讓它們真正成為兒童嬉戲的場所,那些膾炙人口的古詩名句,不應該只是機械地背誦,而是要給孩子們一個個生動具體的場景。
“六一”國際兒童節剛剛過去。我希望我的孩子是快樂的。我也衷心地祝愿所有的小朋友都有一個真正快樂的童年。
相關報道見A3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