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航母計劃宣布失敗,上百億資金打水漂,軍方:已失去亞洲第一寶座

        貓眼觀史 2023-06-16 18:36:15

        在衡量一個國家海軍力量的時候,航母的數量與戰力往往是重要的標準,從二戰時期開始,航母在海戰中的份量越來越重。隨著時代發展,現代航母與過去相比有了飛躍性提升,這使得航母在海軍中扮演著更加重要的角色。


        (資料圖)

        因此,諸多有實力的國家都要建造自己的航母,美國彰顯自己全球霸權的一個標志,就是它戰力強大的航母編隊。或許正是受到美國的刺激,有一些國家明明沒有那個實力,卻還是無腦要搞航母,比如印度。

        雖說是二戰后才獨立的國家,但印度一直自我感覺良好,從英國那里接過大量的財產,使得印度有一種獨特的優越感。多年以來,印度發展得不怎么樣,卻始終懷揣著一個爭霸的夢想。

        印度渴望建立霸權,多次與周邊國家大打出手,還不自量力挑釁中國。盡管印度被中國一通暴打,但印度仍然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他們很快就將重點放到了海軍身上,開始做起了航母夢。

        對于很多人來說,如果不是特意查詢,很少有人知道印度一直有航母。二戰后,印度靠著與英國的關系,成功弄到了一艘小型航母,印度將其進行改造后,編到了自己的海軍中。

        這使得印度成為戰后亞洲首個擁有航母的國家,掌握了航母令印度人十分高興,可到了七十年代航母已經嚴重老化,印度也想著像英美等發達國家一樣,搞出自己生產的航母,于是印度就開始研究起國產航母的設計方案。

        不過,這邊國產航母遲遲沒有動靜,那邊印度就已經坐不住了。為了匹配自己的野心,印度不允許自己的航母數量太少,很快他們就又從英國那里買來一艘退役航母,重新改裝后編入自己的海軍。

        隨著時間的推移,印度這兩艘航母嚴重老化,畢竟從二戰時期開始用了幾十年,這類古董航母早就該退役了。好在印度及時找到了新金主,2004年順利從俄羅斯那里買來了維克拉瑪蒂亞號。

        雖說找到了航母的替代者,但印度一直在研究國產航母,通過這種方式實現自己堅持的雙航母路線。2003年,印度撥款7億美元開始建造國產航母,期間印度又得到俄羅斯等國家的技術支持,隨后又加大投入,一面擴建科欽船廠,一面又追加投資購買各類材料。可印度的造船計劃進行并不順利,期間不但遭遇一系列事故,還由于疫情等因素不斷延工。一直拖到2022年,這艘航母才正式服役。

        此次印度成功搞出了國產航母,但總體來說是十分失敗的。由于技術等問題,航母的推進系統等諸多要件,大部分都是由國外技術完成的。此外,在航母建造中缺乏經驗,沒有技術材料等問題,使得航母不斷延期,建造成本越來越高。根據后來的估算,這艘航母就花費印度40多億美元。

        印度似乎并不在意這些,他們見到自己搞成了國產航母,又有了更大膽的計劃,那就是盡快實現三航母的成就。在印度人看來,不管航母造的怎么樣,戰力怎么樣,反正手里的航母越多越好。就這樣,印度又開始熱火朝天搞第三艘航母,印度政府又投入了幾十億美元,想著能盡快完成航母建設。

        然而印度還是過于高估自己的軍工能力,近期印度已經徹底死心,新航母的建造遲遲沒有結果。印度方面不僅缺乏相關技術與材料,也不具備單獨完成現代航母的軍工體系。印度方面也已經承認新航母的建設要繼續延長,這基本宣告印度三航母的計劃破產。此前,印度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前后總計投入了上百億的資金,沒想到該計劃破產,讓之前投入的資金都打了水漂。而軍方更是坦言,已經失去亞洲第一海軍的寶座,要想登上寶座,重工業還是要發展。

        更尷尬的是,印度從俄羅斯那里購買的航母年齡已經很大,早就不具備什么戰斗能力,只是跟以前的印度航母一樣完全硬挺著。該航母退役只是時間問題,到時候印度就只有手里這一艘問題不斷的航母可以使用。

        其實像印度這樣的國家,本身實力沒有達到這個地步,強行要搞多航母計劃就是不現實的行為。中美等國擁有多艘現代化航母,本質上是兩國有著強大的國力與軍工體系,可以支撐起多航母編隊。這才是航母能發揮威力的關鍵,像印度這樣強行上車的國家,到頭來只能是成為笑話。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