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以農業立國_ldquo 仲夏 rdquo 在古代時令中是指農歷幾月

        互聯網 2023-06-22 10:00:56

        1、仲夏,是指夏天的第二個月,即是指農歷五月份。

        2、如果把夏分成三個均勻的段,那么孟夏、仲夏、季夏,就是這三段按時間先后的名稱,所以仲夏就是盛夏。

        3、盛夏,就是最夏天的意思。


        【資料圖】

        4、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季是最小的古代稱呼。

        5、從季節來說,農歷五月在夏季的正中,所以又稱“仲夏”。

        6、按十二地支與月份的排序,五月為“午”月,是夏至所在的月,所以五月初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候(從夏至開始轉衰)。

        7、陽氣過盛,不一定都是好事,所以五月又稱“毒月”“惡月”,人們需要端容肅己,避免殺生、耗氣。

        8、擴展資料:“夏三月”,指的是農歷的四、五、六三個月,又分別稱為孟夏、仲夏、季夏。

        9、雖然都屬于夏季,但養生方面卻存在差別。

        10、孟夏天氣變化大,注意保暖。

        11、夏季始于農歷四月,公歷5月,謂之孟夏。

        12、包括立夏和小滿兩個節氣。

        13、此時天氣逐漸炎熱,萬物繁茂,人們的生理狀態會發生一些改變。

        14、“立夏”(每年5月5日,或6日、7日),屬春夏之交的標志,此時春天剛過,陽氣越來越旺,萬物呈蓬蓬勃勃的生長趨勢。

        15、盡管氣候逐漸炎熱,但北方天氣仍然不夠穩定,還會出現陰晴交替、冷暖變化的情況,所以要注意隨時增減衣服。

        16、立夏后,隨著氣溫升高,人們容易汗出。

        17、“汗”為心之液,立夏時節要注意不可過度出汗,運動后要適當飲溫水,補充體液。

        18、仲夏陽氣盛,忌冷水浴。

        19、夏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夏,即農歷五月,公歷 6月,包括芒種和夏至兩個節氣。

        20、“芒種”(每年6月5日,或6日、7日),標志高溫、高熱的盛夏時節即將到來。

        21、“夏至”(每年6月20日,或21日、22日),盛夏開始,進入陽氣最旺時節。

        22、夏至時天地間的陽氣達到極致,在此以后,陽將漸消,陰逐漸增長。

        23、此時盛陽覆于陰上,陰始生于其下,喜陰的生物開始滋生,而喜陽的生物開始死去,陰陽交錯,人易生病。

        24、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仲夏 (漢語詞匯)參考資料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五月仲夏 端午入梅(物候)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人民健康網>>夏季養生分三段:孟夏保暖,仲夏忌涼,季夏養陰。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