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沙河粉是廣東省廣州地區一種大眾化的漢族傳統名吃之一。
2、因此粉最早出自廣州市沙河鎮而得名。
3、用米漿蒸成薄粉皮、再切成帶狀而成。
(相關資料圖)
4、清末,沙河鎮有一個小店鋪,名叫“義和居”,店主名叫樊阿香,已經成婚,還有一個老父親,叫樊官秀,一家三口以賣白粥油器、飯食為生。
5、日子不算富裕,但也還過得去。
6、一天,樊阿香吃了些上火的東西,又著了涼,有些發熱,頭重腳輕,不思飲食。
7、父親樊官秀很是發愁,便想做些新鮮食品給兒子開開胃。
8、做什么好呢?想來想去,自己別的不會做,只會用米漿蒸蒸糕做點粉條,但都粗糙大塊,口感不怎么樣。
9、要想兒子胃口好,還是做點薄的米粉吧。
10、怎樣做米粉才能薄呢?他抬頭一看,看見平常曬東西用的。
11、窩籃,心里突然靈光一閃:在上面倒一層薄薄的米漿,蒸熟后不就是一層薄薄的米粉了嗎?于是馬上洗凈窩籃,又浸好米,磨了米漿,燒開了蒸鍋里的水后,舀了一勺倒在窩籃上。
12、然后輕輕一搖,讓米漿薄薄地攤在上面,放在鍋里,用猛火蒸上一兩分鐘,米漿就熟了,成了薄薄的一片粉皮。
13、樊官秀揭起粉皮,切條,再加上油鹽香蔥等佐料,一碗香噴噴的米粉做好了。
14、樊阿香一嘗十分可口,胃口好多了,邊吃邊問父親這粉叫什么名字。
15、樊官秀說:“這是見你不開胃,試著蒸的,還沒有名字。
16、”妻子說:“這粉是在沙河創制的,不如就叫沙河粉吧。
17、”樊阿香父子也齊聲叫好。
18、第二天,樊阿香便把沙河粉推了出去,十分受歡迎。
19、生意越來越好,樊阿香干脆停了粥、面、飯的制作,把自己的“義和居”改為專營沙河粉。
20、他買來優質的安南米,請人揀去里面的沙子雜質,用白云山水浸上兩個多鐘頭,待米浸軟后,又用白云山水磨成米漿,蒸成米粉。
21、由于白云山水水質優良,制成的沙河粉又薄又韌,細滑可口,本地居民,過往客商都喜歡光顧,生意十分紅火,沙河粉就成了沙河鎮的特產。
相信通過沙河粉這篇文章能幫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時候,也歡迎感興趣小伙伴們一起來探討。
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