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來源:山東博物館
國民神話史詩電影《封神》第一部正在熱映中,電影中那些霸氣側漏的殷商文物元素成為觀眾的“心頭好”,比如象征王權的九旒(liú)冕、紂王的兵器玉鉞(yuè)、占卜天地的龜甲、紂王敲擊的鼉(tuó)鼓、質子們手持的人紋盾、伯邑考吹奏的篪(chí)等。在短視頻平臺,迅速掀起影片道具大科普的熱浪。近日,山東博物館發布的最具“反差萌”的國寶——“亞醜(chǒu)鉞”,引發眾多網友關注、打卡。
【資料圖】
《封神》中紂王手持玉鉞
圖源:山東博物館
網友表示:
有的網友在線呼喚“周邊”,安排!山東博物館早有準備。
亞醜鉞文創雪糕 圖源:@顧大爺NB
過完嘴癮,再漲點知識吧>>
“笑臉”青銅鉞 證明一個部族的存在
五官微突出
雙目圓睜,嘴角上揚
口中露出城墻垛口似的牙齒
這一張看起來長得挺周正
甚至有點“帥”的臉
為何名字里有個“醜”字?
醜的簡體字為“丑”
它的用途又是什么?
三個知識點帶你了解亞醜鉞
因為名字而被冠上“丑”名
亞醜鉞這張挺“帥”的臉
為什么叫醜鉞呢?
原來,此“醜”非彼“丑”
而是因為它“臉”上的“亞醜”銘文
△ “亞醜”銘文拓片
主流說法認為
銘文中間是
由左上部的“酉”旁和右邊的“鬼”旁
組成的“醜”字
“醜”字周圍的一圈
與甲骨文、金文中的“亞”字近似
因此被稱作亞字形
這兩者結合成為“亞醜”
△ “亞醜”銘文
一般來說
“亞”是亞旅、眾大夫或為武官之稱
因此凡帶有亞字形的青銅器都是重器
是主人身份尊貴的象征
所以亞字在商代具有重要意義
而“亞醜”銘文的發現
證明了一個部族的存在
亞醜族真實存在的證明
按照郭沫若先生的觀點
商代發現的圖形文字
是古代國族的名號
亞醜鉞的出現
將神秘的亞醜族再次推到大眾眼前
據他推測
亞醜一族可能生活在商王朝的東方
也就是如今山東青州一帶
在蘇埠屯遺址發現的亞醜鉞
也恰恰印證了這一點
△ 亞醜錛(bēn)和亞醜斧 山東博物館館藏
無論是帶有亞醜銘文的青銅器
還是出土墓葬形制 都證明
亞醜族族長或是僅次于商王的
方伯一類的人物
作為殷商時期在東方的主要盟國之一
亞醜族經濟繁榮、實力強大
文化與商代晚期文化有很高的一致性
就連他們生活的地方
——蘇埠屯遺址的所在地
在商代的版圖中
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把國名刻在鉞上
是王權、兵權的象征
看似“咧嘴大笑” 實則張口怒目
頗有威懾感的
亞醜鉞究竟有何用處?
△ 大汶口文化中期的石鉞(左)和大汶口文化晚期的玉鉞(右)
鉞本是一種武器
到了青銅時代
它的象征意義已經遠超實用意義
在甲骨文和金文里面
“戉”(yuè)字與“王”字有不少聯系
甲骨文中“王”字看上去與斧鉞形象相似
所以有了“斧鉞”象征“王權”的說法
△甲骨文、金文中的“王”字
其次,古代天子將斧鉞賜給諸侯或大臣
就是授予他們征戰殺伐的權力
也就是授予兵權
總之,無論是用作武器
還是王權、兵權的象征
鉞在古代都可謂是權力的化身
作為亞醜族的“代言人”
亞醜鉞曾見證部族的輝煌
它的“微笑”穿越時光 感染你我
想看更多小鉞鉞的家族成員
想了解更加詳盡的商周歷史嗎
快來山東博物館打卡吧
來源:@山東博物館、央視新聞、網友評論
編輯:孫菲菲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上一篇:QLC閃存顆粒會掉速嗎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