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國際巨頭將“減肥神藥”再度推向了市場的風口浪尖,縱觀國內市場參與者眾多,賽道擁擠,而國際巨頭的競爭壓力也不可小覷。對于一眾國內醫藥企業來說,除了需依靠產品的功效和安全性數據來取得競爭優勢,在商業化方面也將面臨國際巨頭帶來的挑戰。
(相關資料圖)
8月11日早間開盤,減肥藥概念股再度走高,截至收盤圣諾生物20Ccm漲停,昊帆生物、金凱生科、奧銳特、翰宇藥業等跟漲。
消息面上,前日晚間美股減肥藥龍頭諾和諾德公布了2023年財務報告,數據顯示上半年實現凈利潤392.42億丹麥克朗(約合人民幣418.36億元),同比增長43%,其中糖尿病與減肥版塊業務顯著增長,這兩個板塊合計2023年H1銷售額增長36%,銷售額約146.72億美元。
此外,另一國際巨頭禮來也于8月8日公布了上半年業績,數據顯示,禮來上半年總收入152.72億美元,同比增長約7%;實現凈利潤31.08億美元,同比增長約9%。
其中,禮來的減肥神藥替爾泊肽上半年一共銷售15.5億美金,單二季度銷售更是到達9.8億美元,季度環比增長72%,放量速度令市場震驚,成為有史以來爬坡放量速度最快的藥物。禮來甚至還進一步上調了替爾泊肽全年銷售預期到40億美金。
值得注意的是,當地時間8月8日,受業績利好影響,禮來、諾和諾德一夜暴漲超14%,兩家公司一天之間市值增加合計超過1200億美元,超過8500億人民幣。
兩家國際巨頭業績超預期也給國內減肥藥市場帶來了無限想象。
不久前,來自華東醫藥的首個國產GLP-1類減肥藥利拉魯肽獲批上市也一度引發熱議,此外國內還有海正藥業、愛美客、恒瑞醫藥等多家企業在減肥藥領域布局奮力搶灘市場。
就目前來看,二級市場已經賦予減肥神藥最為樂觀的預期。從產品角度來看,無論是司美格魯肽還是替爾泊肽,它們都只是剛剛踏上輝煌的成長之路,而那些仍在研發中的醫藥公司仍然需要面對巨大的挑戰。
兩大國際巨頭“引爆”A股減肥藥市場
8月11日早間開盤,減肥藥概念領漲,截至收盤圣諾生物20cm漲停,眾生藥業、泓博醫藥、翰宇藥業分別漲5.91%、8.6%%、2.72%%。
消息面上,美股減肥藥龍頭諾和諾德昨日晚間公布2023年上半年度的財務報告,關注消息面,美國股市中,減肥藥領域的領軍企業諾和諾德在昨晚發布了截至2023年上半年的財務報告。
業績報告顯示,上半年,諾和諾德實現凈利潤達392.42億丹麥克朗,約合人民幣418.3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3%。
而諾和諾德上半年亮眼的業績表現,主要源于其糖尿病和減肥兩大核心業務領域。據悉,這兩個板塊合計2023年上半年銷售額增長了36%,總額達到989.77億丹麥克朗,約合146.72億美元。
其中,糖尿病板塊上半年銷售額達到808.29億丹麥克朗,同比增長23%;而減肥板塊則實現181.48億丹麥克朗的銷售額,同比激增158%。
這一利好消息也推動了本周諾和諾德股價飆升16.28%,總市值突破415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9720億元,甚至超過了丹麥2022年全年的GDP。
此外,另一國際巨頭禮來也于8月8日公布了2023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業績。
數據顯示,上半年總收入達152.72億美元,同比增長約7%,凈利潤達31.08億美元,同比增長約9%。僅第二季度,收入便高達83.12億美元,同比增長約28%,凈利潤更是達到17.63億美元,同比增長約85%。
替爾泊肽作為禮來剛獲批的減肥明星產品,上半年銷售額達到15.5億美元,僅第二季度銷售額就高達9.8億美元,環比增長達72%。這種令人矚目的增長使禮來進一步上調了替爾泊肽全年銷售預期,達到40億美元。
而替爾泊肽的銷售額求似乎比司美格魯肽還要“來勢洶洶”。
在過去的5個季度里,每個季度的銷量幾乎都翻了一番,這還只是在糖尿病適應癥下獲得批準的情況下實現的。值得一提的是,同樣是減肥領域的產品,司美格魯肽在上市的第五個季度的銷售額僅為1.5億美元。替爾泊肽的大量銷售無疑源于眾多超出適應癥范圍的減肥患者購買,畢竟超過20%的體重減輕效果對愛美者極具吸引力。
這一強勁的財務表現推動了禮來股價的大幅飆升。其股價在當日收盤時上漲了驚人的14.87%,達到521.6美元/股,使公司市值接近5000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替爾泊肽的潛在需求已超出預期。8月2日FDA發布的藥物短缺名單中,替爾泊肽的多個規格產品都出現了間歇性缺貨現象。
資本競逐,國內藥企奮力搶灘
在風靡顏值經濟的熱浪涌動,及馬斯克名人影響力推動下,國內藥企也紛紛踏入了減肥藥產業的廣袤領域。
七月初,國內首個GLP-1類減肥藥利拉魯肽花落華東醫藥,獲得了上市資格,一時間華東醫藥一度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據悉,今年三月,華東醫藥在利拉魯肽注射液方面,成功獲得了糖尿病領域的適應癥,成為我國首個獲批仿制利拉魯肽藥物,它是一種人源GLP-1受體激動劑,其與人體內自然存在的GLP-1有著97%的基因序列相似性。該藥獲準用于改善成年人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并為肥胖或體重超標的患者提供治療方案。
不僅是華東醫藥,據統計,當前包括海正藥業、恒瑞醫藥復星醫藥、信達生物、愛美客等在內的超40家企業在布局皆在布局減肥賽道。
當前,復星醫藥旗下的萬邦生化以及愛美客的子公司諾博特生物,分別在利拉魯肽注射液減肥藥領域展開布局。目前,這兩個項目分別處于臨床試驗的不同階段,萬邦生化的項目正處于三期臨床階段,而諾博特生物的項目則尚處于一期臨床階段。
甘李藥業的GLP-1受體激動劑(周制劑)GZR18已正式在美國啟動了I期臨床試驗,首例受試者已完成給藥,并且在國內也已經啟動了Ib/Ⅱa期臨床試驗。
仁會生物則通過自主研發推出了GLP-1類創新藥貝那魯肽。這款藥物最早于2016年獲得批準,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隨后在2019年啟動了針對超重/肥胖適應癥的三期臨床研究,目前已提交新上市申請。
在原料藥領域,今年1月,諾泰生物已經提交了司美格魯肽原料藥上市申請并獲得受理。天吉生物、麗珠集團以及新北江制藥等企業也都提出了司美格魯肽原料藥上市申請。
市場大,壁壘高
眾多國內外巨頭爭相布局,減肥藥是一門好生意嗎?
從全球的市場空間來看,據德邦證券預計,2030年GLP-1在2型糖尿病和肥胖領域的全球市場規模可達900億美元。其中2型糖尿病藥物市場約占350億美元~400億美元,減肥藥物市場約占500億美元~550億美元。
然而,雖市場大但相繼布局的藥企依然將賽道擠得“水泄不通”,此外以司美格魯肽為例,其原料藥高價、技術難度大,導致供應緊張。
具體來看,司美格魯肽原料藥不僅面臨著技術上的重重挑戰,生產穩定和高效成了一大難題,且因其銷售火爆,更是導致了原料藥短缺,價格也節節攀升。
據Chemical Book網站上一些供應商的報價顯示,司美格魯肽原料中間體的價格已經高達5000元左右,這一數字堪比十倍黃金的珍貴。然而,目前國內只有四家企業完成了司美格魯肽原料藥的注冊登記,分別是浙江湃肽、湖北健翔、江蘇諾泰澳賽諾和蘇州天馬。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針對利拉魯肽和司美格魯肽的生物類似藥仿制企業卻多達二十余家,其中不乏通化東寶、翰宇藥業、中美華東、麗珠集團等知名巨頭。
在如此復雜的局面下,有些企業已選擇了“知難而退”的策略。
據悉,今年七月,翰宇藥業主動撤回了其GLP-1類藥物利拉魯肽注射液的上市注冊申請。與此同時,美國藥企輝瑞業則在六月份宣布終止口服減肥藥Lotiglipron的臨床開發計劃。
然而,另一方面,已經憑借司美格魯肽獲得豐厚收益的諾和諾德卻有新動作。他們計劃推出“口服版”司美格魯肽,并且計劃在今年內在美國和歐盟提交監管批準申請。諾和諾德的品牌效應已經顯現,這無疑給國內藥企帶來了巨大的競爭壓力。
眼下,無論是司美格魯肽、替爾泊肽,還是國內的華東醫藥,都面臨著前有狼后有虎的形勢,競爭異常激烈。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