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海口近期發布三起詐騙典型案例

        騰訊網 2023-08-18 01:09:45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8月17日消息(記者 李波)記者從海口市公安局反詐中心獲悉,海口近期電信網絡詐騙警情呈下降趨勢,案件高發仍以刷單返利、消除不良記錄、虛假服務三大類為主,易受騙群體為務工人員、無業人員、有過校園貸人員、在校大學生、各培訓班學員,年齡段在13至60歲之間。

        真實案例一:被冒充保險公司客服人員詐騙57400元

        8月5日,劉某在龍華區龍昆北路接到一通陌生電話(00861378***),對方自稱是某保險公司客服,聲稱劉某之前開通過“百萬保障”保險業務,如不關閉該項業務,每月都會扣費。劉某聽到“扣費”一詞,驚慌之余信以為真。對方隨后發送了一條虛假鏈接,讓劉某下載“ZOOM”APP,并打開軟件的屏幕共享功能,表示會指導其操作退保。接著,對方稱劉某需要刷銀行流水賬才能辦理退保業務,要求其向指定的陌生銀行賬戶轉賬。劉某轉賬后意識到被騙,共計被騙57400元。


        (資料圖)

        該案易受騙群體:務工人員、無業人員

        作案手法:騙子冒充保險公司客服,謊稱受害人開通過保險業務,如不關閉將被每月扣費。在下載屏幕共享軟件后,騙子再以刷銀行流水才能辦理退保為由要求轉賬,從而實施詐騙。

        警方提醒:接到自稱各類電商平臺或金融平臺客服人員的電話后,一定不要輕信,要撥打官方客服電話核實確認。如對方要求操作轉賬或者進行借貸,統統不要理會!那一定是詐騙!

        真實案例二:為消除校園貸記錄被騙20505元

        8月9日,李某在瓊山區椰海大道附近接聽了一通陌生來電(07342******),對方自稱是支付寶客服,稱其就學時期曾在支付寶平臺注冊過個人賬號,而現已畢業,需將學生認證信息修改為社會人員信息,否則將影響征信。對方說出了李某就讀過學校的個人信息,令其信以為真。

        隨后,對方讓李某下載了“ZOOM”APP,并開啟了屏幕共享。接著,對方要求李某將錢轉到對方指定的陌生銀行賬戶,又以認證尚未完成讓其多次轉賬。在察覺不對勁后,李某意識到被騙,共計被騙20505元。

        該案易受騙群體:有過校園貸人員、在校大學生

        作案手法:騙子通過非法渠道獲取受害人的個人信息并冒充支付寶客服,謊稱受害人需要修改網絡平臺上的注冊信息,否則會影響征信,再以轉賬到指定銀行賬戶上才能修改認證信息為由,誘導轉賬,實施詐騙。

        警方提醒:應警惕金融平臺的來電。稱能夠幫助關閉貸款服務、處理違規賬戶的,都是騙局。如對自己是否辦理過金融業務存有疑慮,應該聯系平臺官方客服,詢問真實性,即使對方能夠準確說出個人和金融信息,也不要輕信任何陌生人的說辭。切勿與對方屏幕共享,拒絕向陌生人轉賬!

        真實案例三:遭遇虛假服務被騙73598元

        8月10日,王某在秀英區長流鎮家中收到一件快遞包裹,拆開后看到標題為“荷包金融退費公告”的退費信息。因其之前在“荷包”金融平臺上預存過錢款,而該筆錢款還未全部退還,便不假思索的掃描了附在“公告”上二維碼,添加了一名陌生人為微信好友。

        對方將王某拉入某群聊后,發送來一條虛假鏈接,讓其下載“國俊”APP操作辦理退費。對方稱,需購買指定的增值證券才能辦理退費。后來,對方又以王某購買“證券”時操作失誤導致賬號被凍結為由,要求其向指定的陌生銀行賬戶轉賬。王某后來醒悟,共計被騙73598元。

        該案易受騙群體:各培訓班學員、學生

        作案手法:騙子通過快遞的方式郵寄虛假資料,誤導受害人以為是真實信息,隨后引導受害人下載虛假軟件,以購買指定的增值證券才能辦理退費為由,誘導受害人向對方多次轉賬,從而實施詐騙。

        警方提醒:當接到“培訓機構”工作人員聲稱可辦理課程退費的電話或信息時,一定要保持警惕,務必第一時間通過官方培訓機構進行核實查證。正規退費流程一般會原路返還個人繳費賬號,凡是退款時要求“額外支付費用”、“引誘投資返利”的,都極有可能是詐騙!

        勸阻案例

        8月5日,海口市公安局永興派出所處置預警信息,成功勸阻一名被騙群眾,止損資金50000元。

        接預警信息后,永興派出所民警第一時間與受害人聯系。經了解,受害人在網上刷單做任務,連續刷了幾單后,發現派發的任務金額越來越大,便向朋友借款用于刷單。就在受害人準備再次充值轉賬50000元時,民警立即制止其轉賬行為并告知該詐騙手法,受害人意識到被騙。

        反詐小知識

        什么是消除校園貸記錄詐騙?消除校園貸記錄詐騙是指騙子冒充網貸、互聯網金融平臺(螞蟻金服、360借條、京東金融等)工作人員,稱受害人之前開通過校園貸、助學貸等,按照現在政策已違法違規,需要消除校園貸記錄,或者注銷校園貸賬號,如不采取措施將影響個人征信,誘騙受害人轉賬匯款或在正規網貸、互聯網金融APP上貸款后,轉至陌生賬戶,從而實施詐騙。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