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資訊|8月全球前沿氣候科學研究

        澎湃新聞 2023-08-19 21:14:42

        1.全球月均溫首次升溫超過1.5攝氏度,突破危險臨界點

        據(jù)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wù)中心(C3S)8月初發(fā)布的報告稱,今年7月全球月均溫較1850年至1990年的7月平均溫度升溫超過1.5攝氏度。此次升溫系全球月均溫首次升溫超過1.5攝氏度的溫度閾值,即科學界公認的地球溫度關(guān)鍵臨界點。

        當?shù)貢r間2023年8月8日,西班牙奧倫塞,一位居民在出水口下沖涼降溫。2.2023年有50%的可能性將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資料圖】

        8月14日,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首席科學家莎拉·卡普尼克(Sarah Kapnick)表示,2023 年有近50%的可能性將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另外,受厄爾尼諾現(xiàn)象影響,明年的氣溫可能會比今年更熱。

        當?shù)貢r間2023年8月4日,法國濱海自由城,索邦研究所人員在測量地中海海水的溫度,海水溫度達到了創(chuàng)紀錄的28.5攝氏度。3.幼樹相較老樹更容易受干旱影響

        發(fā)表在《自然氣候變化》(Nature Climate Change)雜志的一項研究通過分析來自五大洲近2.2萬棵樹的年輪發(fā)現(xiàn),一方面,干旱期間幼樹的生長速度比老樹慢7%。另一方面,幼樹在干旱結(jié)束后的恢復能力高于老樹。作者得出結(jié)論,氣候變化政策制定者應優(yōu)先考慮保護原始森林而不是重新造林。

        當?shù)貢r間2023年7月26日,德國韋尼格羅德,因高溫干旱, 大量樹木旱死。4.世界上最古老的苔蘚或無法在氣候變化中繼續(xù)生存

        8月9日發(fā)表在《細胞》(Cell)雜志的一項研究稱,經(jīng)過近4億年進化過程,生長在青藏高原上的苔蘚Takakia的氣候適應能力不再追得上如今全球氣候變化的速度,或面臨滅絕的威脅。 科學家們警告稱,如果全球氣溫繼續(xù)以目前的速度攀升,這種世界上最古老的苔蘚可能會在100年內(nèi)從喜馬拉雅山上消失。

        西藏山南地區(qū)的苔蘚5.氣候變化使全球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停滯不前

        8月10日發(fā)表在《每日科學》(Science Daily)雜志的一項研究表明,自2001年以來,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一直停滯不前。由于更高水平的水分利用效率意味著植物消耗更少的水,吸收更多大氣中的碳,這項研究也即表明,近些年來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不多,但消耗的水資源較多。這意味著科學家們認為的有助于碳中和的基于自然的方法可能會受到氣候變化的破壞。

        當?shù)貢r間2023年8月7日,巴西貝倫,瓜馬河和亞馬遜雨林。6.創(chuàng)紀錄海洋表層溫度和厄爾尼諾現(xiàn)象使大西洋颶風季節(jié)出現(xiàn)可能性增加一倍

        8月10日,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表示,創(chuàng)紀錄的高溫海洋溫度和遲來的厄爾尼諾現(xiàn)象使今年夏季和秋季出現(xiàn)高于正常水平的大西洋颶風季節(jié)的可能性增加了一倍。目前NOAA預測有14至21個風暴,相較于5月預測的12至17場有所增加。

        當?shù)貢r間2023年8月10日,英國,一座砂巖海崖落在海灘上。海平面上升和風暴可能會導致更多的懸崖崩塌。7.半數(shù)以上的大型化石燃料公司將無法實現(xiàn)2050年氣候目標

        8月14日發(fā)表在《自然氣候變化》(Nature Climate Change)雜志上一項通過評估142家世界大型化石燃料公司自2014年以來的產(chǎn)量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全球范圍超過60%的頂尖化石燃料公司將無法實現(xiàn)氣候目標,除非他們進一步加強現(xiàn)有脫碳計劃。研究稱,到2050年,化石燃料公司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產(chǎn)量將分別高出《巴黎協(xié)定》規(guī)定產(chǎn)量的42%、53%和68%。

        化石燃料公司的煉油廠8.人為影響太陽輻射不能防止冰融化

        8月1日發(fā)表在《自然氣候變化》(Nature Climate Change)雜志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如果不貫徹脫碳計劃,用人為影響太陽輻射的方法來防止西南極洲的冰融化是不可行的,甚至可能產(chǎn)生不可預見的副作用。模型計算表明,防止南極西部冰蓋長期崩潰的最有效方法是快速脫碳。

        當?shù)貢r間2023年8月7日,南極海冰面積創(chuàng)45年新低,范圍正在減少。9.在農(nóng)場“種植”巖石以及減少排放可以幫助實現(xiàn)碳減排目標

        8月14日發(fā)表在《地球未來》(Earth’s Future)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在其他減排方式正常推行的前提下,世界各地的農(nóng)民可以通過將碎玄武巖混合到田地中來幫助實現(xiàn)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設(shè)定的關(guān)鍵碳清除目標。其中,潮濕、溫暖的熱帶地區(qū)是能最大化這種氣候干預效益的地帶。研究作者表示,該策略可能比其他碳減排方法更安全。

        冰島的玄武巖柱10.空氣污染與全球抗生素耐藥性上升有關(guān)

        8月發(fā)表在《柳葉刀行星健康》(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雜志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受污染的食物或水并不是耐藥細菌傳播的唯一途徑,空氣污染也可能正在傳播抗生素耐藥細菌或基因。研究發(fā)現(xiàn),抗生素耐藥性隨著空氣中PM2.5濃度的增加而增加。PM2.5濃度每上升10%,全球抗生素耐藥性就會增加1.1%,并導致43654人死于抗生素耐藥性細菌感染。

        當?shù)貢r間2023年8月16日,印尼雅加達,空氣污染造成的霧霾籠罩著建筑物。11.野火中“深棕色碳”的氣候影響或超越預期設(shè)想

        2023年發(fā)表在《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野火對氣候的影響可能比之前想象的還要大。其中,“深棕色碳”作為野火煙霧的一部分能夠抵抗陽光驅(qū)動的光化學漂白,這種漂白能使吸收光的有機氣溶膠在大氣中失去吸收能力。

        當?shù)貢r間2023年7月28日,加拿大坎盧普斯,風向變化讓山火燃燒加倍。12.類似海貍壩的水壩可以增強高危社區(qū)現(xiàn)有的洪水管理策略

        2023年發(fā)表在《水文學雜志》(Journal of Hydrology)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由樹木、樹枝、原木和樹葉等天然材料制成的河流屏障可以通過在上游蓄水來減少高危社區(qū)的洪水。人造防漏堤旨在模仿海貍壩以提高上游水位,通過蓄水和分流減緩河水流量,為河流廊道和附近農(nóng)田提供生態(tài)效益。

        當?shù)貢r間2023年7月20日,英國肯特,一只海貍在河邊覓食。在過去的幾年里,在英國各地的管理莊園和私人土地上重新引入海貍。(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chuàng)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guān)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jù)。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