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舊立新 廣州村鎮工業集聚區正悄悄“蝶變”

        大洋網 2023-08-22 10:12:46

        “散亂污”的村級工業園變成“高大上”的現代定制化廠房,園區年產值、畝均產值比改造前大幅提高。據統計,廣州市已累計完成超過33平方公里村鎮工業集聚區改造,有效推動產業集聚和園區集中連片發展,新引入企業5787家,預計新增年產值730億元以上,并涌現出唯品同創匯、小鵬汽車產業園、魚珠智谷、天河智匯PARK等一批示范項目。

        近日,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組織媒體調研行,走進增城仙村鎮上境村村鎮工業集聚區、廣州設計之都等,探尋村鎮工業集聚區的“蝶變”之路。

        增城區:


        (資料圖)

        拿地即開工 村級工業園改造“加速跑”

        近日,記者來到增城區仙村鎮上境村村鎮工業集聚區了解到,原來的低端產業不見了,工程隊在經過平整的場地上進行樁基施工。“項目一期已于今年3月動工,等到明年,這里將變成一棟棟定制化的廠房。”仙村鎮人民政府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增城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批村鎮工業集聚區,多數存在著“在園企業規模小、規劃空間布局亂、生產質量效能差、土地利用效率低”的問題。上境村村鎮工業集聚區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總面積接近800畝,是增城面積最大的村鎮工業集聚區。

        “它的位置緊鄰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在穗莞深產業帶的重要節點上,區位優勢很明顯,但各項產出指標卻‘少得可憐’。”仙村鎮人民政府相關負責人繼續介紹。整個園區村集體物業面積不到20萬平方米,容積率僅0.34,在園企業26家,主要以一些物流倉儲、建筑材料制造等低端產業為主。2021年園區企業總產值約1.4億元,年納稅總額不到600萬,畝產稅收僅7000元,改造需求十分迫切。

        “久旱恰逢及時雨”。去年,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牽頭制定了《廣州市支持村鎮工業集聚區更新改造試點項目的土地規劃管理若干措施(試行)》,并選取了首批9個項目納入市試點清單。仙村鎮上境村村鎮工業集聚區更新改造項目納入了首批9個試點項目中,并且是試點清單印發后第一個完成實施方案審批、用地報批、公開掛牌的項目。

        “首先,根據全區一盤棋統籌,明確上境村項目以智能網聯汽車零部件、汽車電子及相關配套產業為主導產業,導入一批汽車產業中小企業,著力構建汽車全產業鏈集群,補齊珠三角汽車零部件產業鏈短板。”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增城區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同時,堅持以產業項目落地為驅動,緊盯項目土地整備、方案審批等關鍵環節,確保務實高效推進項目落地攻堅。上境村項目僅用1個月左右時間即完成從報批組卷到用地批準,跑出了用地報批“加速度”。

        待改造完成后,這里將形成產城融合發展軸和園區生態景觀軸,打造產業辦公商務區、智慧產業體驗區、能源汽車體驗區以及科創數據設計區四大特色發展片區。截至目前,項目入園企業共12家,其中規上企業達7家,國家高新企業3家,專精特新企業2家,新三板上市企業、瞪羚企業1家。園區計劃2025年投產,產業空間載體由不到20萬平方米增加至超100萬平方米,年產值預計達83.4億元,年稅收預計實現3.34億元,相比改造前分別提高60倍和63倍。

        白云區:

        開通企業服務車 打造設計產業聚集高地

        “優質企業紛紛入駐廣州設計之都,業內大師紛至沓來,建筑設計、工業設計、數字芯片設計、時尚設計等設計產業集聚態勢明顯。” 白云城投設計之都運營公司負責人介紹,曾經“小散亂污”扎堆的黃邊村村級工業園已經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設計產業國際品牌集聚地”。

        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白云區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充分利用城市更新政策,通過采取“村級工業園改造+土地收儲+留用地落地”相結合的方式,既新增了國有用地,又保留了部分集體用地;既構建了高端產業載體,又改善了村民收入和人居環境。

        廣州設計之都整體改造完成后,預計年產值將由原來的5000萬元提升至超百億元,稅收超20億元。村民方面,原村級工業園22萬平方米無證物業,改造后預計村集體物業將獲得36萬平方米有證物業,預計租金收入達到原來的3倍。

        此外,白云區為廣州設計之都進駐企業提供辦公用房租金補貼,減輕企業進駐成本;開通企業服務車,為提前進駐廣州設計之都企業解決交通難問題。

        累計改造超33平方公里,預計新增年產值730億元

        村鎮工業集聚區,又稱村級工業園,是廣州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空間載體,在制造業發展歷程上發揮著重要作用。根據2019年摸查數據,廣州全市占地5000平方米以上村鎮工業集聚區共有2705個,集聚了約中小微企業20萬家。不過其“小、散、亂”特征明顯,導致產業低端、空間效益低、品質不足等多方面問題,嚴重制約了村鎮工業集聚區的發展。

        為有序推動村鎮工業集聚區更新改造工作,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聯合相關部門,促進藍圖型規劃向實施型規劃轉變。例如,高質量編制《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廣州市城市更新專項規劃(2021-2035年)》,精準把脈村鎮工業集聚區更新改造,提出總體目標、實施策略和路徑,分區分策分步推進村鎮工業集聚區更新改造。

        2022年以來,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動多種改造方式和實施路徑探索,提出歷史用地手續完善、用地指標和規模支持、產業用地配套設施比例等方面政策創新,并聯合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積極開展村鎮工業集聚區更新改造試點工作,通過試點項目遴選實施,形成示范效應,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產業集聚區。截至目前,已發布2022年、2023年兩批共16個村鎮工業集聚區更新改造試點項目清單。試點項目總用地面積約464公頃,預計可提供約112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新增產業載體,實現工業總產值約811億元,貢獻稅收37億元,產值、稅收較改造前提升約十倍。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劉春林 通訊員:穗規資宣

        關鍵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最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