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這種類型的文章會不會被限制,揭露傷疤的時候,往往會帶來陣痛。
可我只是想把最真實的情況,分享給各位家人們,提醒大家防患于未然。
雖然披露的各項經濟數據并沒有特別糟糕,但是在統計局不打算公布失業率數據的時候,我就知道該給大家緊一緊發條了。
【資料圖】
銀行作為市場經濟的風向標,可謂是“春江水暖鴨先知”,老百姓的荷包鼓不鼓,消費意愿是否強烈,銀行員工都會有深刻的體會。
很明顯,現在大家都不敢投資,不管是實體經濟還是資本市場,本金安全才是第一要務。
老百姓的甄別方式也很簡單,就是看哪家銀行的存款利率高,同時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每家銀行的存款控制在50萬之內。
這樣的大環境,短時間不會有明顯改觀,甚至國內外還存在多重不確定因素,可能會把情況變得更加糟糕。
因此,我建議普通人最好以“金融危機”的心態來過接下來的日子。
第一,控制消費,增加積蓄。
我想大家都知道,當前最重要的事情是存錢,這一點從居民儲蓄存款的增幅上就能看出來,哪怕存款利率再低,老百姓也要把錢都放銀行里。
因此,接下來的日子里,我們首先就得控制消費,除了必要性開支,其他的消費盡量節省一些,雖然各個層面都在呼吁大家多消費,促進經濟增長,可這也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如果咱們每個月的收入都不固定,背后還有挺多負債,那就別被消費主義洗腦了,保證自己在艱難困苦的時候能活下來,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控制消費肯定是痛苦的,但是積蓄會慢慢變多,這就是我們的底氣,只有手中有糧,才會心里不慌。
第二,投資穩健,合理配置。
都說“盛世藏古董,亂世拿黃金”,現在雖然不能說是“亂世”,但國內外的情況確實比較復雜,我們的投資也必須謹慎一些。
原來我們的理財觀念,都是沖著收益最大化去的,哪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更高,就趕緊把錢轉過去,在經歷了理財產品凈值跌破之后,才發現保本的投資最香。
最怕大家辛辛苦苦存點錢,本來是用來抵御風險,結果因為產品不給力,本金被套牢或者虧損嚴重,反而本末倒置了。
所以,現階段還是建議大家以定期存款、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為主,這些產品都是受存款保險的保護,本金和利息都沒有問題。
要是覺得存款收益還是太低,或者產品不太靈活的話,也可以選擇低風險理財和貨幣基金等等,風險相對來說比較低,本金安全有保障。
第三,不要跳槽,提升能力。
現在這個節點,各行各業都比較困難,可能有些新興的產業稍微好點,其他行業都處于煎熬的狀態之中。
咱們的收入能保持不變就是萬幸,很多人都在經歷降薪,而且幅度還不小,所以最近想跳槽的朋友也比較多。
跳槽是為了給自己和家人更好的生活,要么可以職級提升,要么就是收入增長,但新東家是否可靠,我們一定要確認好。
我個人覺得這幾年最好是不要跳槽,畢竟大家的情況都差不多,還不如繼續在崗位上鍛煉著,順便規劃一下接下來的職業生涯,除非是真的有非常好的機會,那就可以試一試。
忠言逆耳利于行,咱們做好了這三方面的準備,就可以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各種危機,確保自己的生活不會受到重大影響。
(感謝您的關注,我是金融圈小大佬,期待您的咨詢和留言!)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