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時間:2022年01月18日
實驗還證明了納米晶體在其他分離應用中的有效性,例如從電子廢物中回收有價值的元素。
-
發表時間:2021年11月26日
我們首先是醫生,醫生為病人解決病痛,所有能為病人解決病痛的可能性,都要去嘗試。如果一個中醫,不了解現代醫學的知識,不了解世界的新進展
-
發表時間:2021年11月13日
最新一期《自然》雜志發表一項研究,揭示了棕櫚酸如何改變癌癥基因組,從而增加癌癥擴散的可能性。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已在開發中斷這一過程的療法,未來幾年可能會開始臨床
-
發表時間:2021年10月29日
這是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上海長海醫院)肝膽胰脾外科主任金鋼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目前,長海醫院的肝膽胰脾外科形成了專業化、規范化、個體化與多樣化相結合的學
-
發表時間:2021年10月27日
從來沒有覺得“陰性”這兩個字是那么可愛,直到進行了癌癥篩查之后。從今天起,做一個健康的人,鍛煉、戒酒,早查早篩;從今天起,多吃水果和蔬菜;我有一個愿望,不得腸癌
-
發表時間:2021年09月07日
研究作者為錒開發了一種特殊的納米包裝——一種聚合物—蛋白質膠囊,以保護人體免受有毒的衰變產物的侵害,其效果是同類產品的6—10倍。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30日
如果不是刻意減肥,出現突然的體重減輕,就需要警惕了,也許是患癌的警示。研究者強調,當患者出現體重突然減輕,應注意患者是否合并上述臨床特征或檢測指標水平變化,以便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27日
“與全國腫瘤發病的情況相似,云南省腫瘤的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進一步提升腫瘤患者5年生存率,必須在“前端發力”,即加強腫瘤早期篩查和早診早治的能力。環境與生活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25日
在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20種癌癥中,超過97%的人至少對一種癌癥易感,并且中高遺傳風險且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罹患癌癥的風險明顯增加。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25日
(記者董映璧)由俄羅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學等3家科研機構組成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新的癌癥腫瘤轉移灶靶標成像方法,其效率比類似方法提高了100倍,有利于為癌癥患者制定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21日
為了避免細胞因子風暴,研究團隊利用合成生物學的方法,從DNA水平設計了分子開關,用以實現CAR-T療法的可控。正是因為這種與紅酒成分(含白藜蘆醇)有關聯的機制的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17日
APOBEC3A酶是先天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系統通過誘導突變來阻止病毒復制,從而保護細胞免受病毒感染。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10日
在某些細胞類型中——包括生殖細胞和癌細胞,端粒酶基因的活動確保了DNA被復制時端粒被重置為相同的長度。” 他們基于一系列實驗發現,刪除癌細胞的DNA序列(無論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04日
研究表明,2020年加拿大有7000例新癌癥病例和較重的飲酒模式有關,其中包括24%的乳腺癌病例、20%的結腸癌病例、15%的直腸癌病例和13%的口腔癌和肝癌病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19日
攻讀碩博學位期間,陸星宇與全基因組5hmC高通量檢測技術發明人何川教授成功實現了少量DNA中的5hmC檢測。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28日
截至2021年2月,泛生子完成了對1615名乙肝表面抗原陽性患者的隨訪,達到了88%的靈敏度和93%的特異性,高于超聲檢查聯合甲胎蛋白(AFP)檢測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27日
未來,及早對患者進行分類,提供有針對性的有效治療將帶來最佳的結果,這將降低癌癥患者的住院率,降低社會醫療成本,挽救生命。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20日
吸煙是肺癌的最主要危險因素——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癌癥預防與篩查指南(科普版)》顯示,80%以上的肺癌患者有吸煙史。我國約有1 4的癌癥引起的死亡與吸煙有關,控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17日
15日上午,第27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在京啟動。今年的主題是“健康中國健康家——關愛生命,科學防癌”,家庭在防癌抗癌中的重要性被空前強調。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17日
4月15日,是第27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的第一天,也是第一個中國癌癥早篩日。在早篩日啟動會上,抗癌戰線的專家們談起呼吁公眾早篩、早查的經歷,總感覺有種“剃頭的挑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14日
據《自然·機器智能》雜志報道,德國科學家借助一款深度學習軟件,對數萬個醫療數據集展開分析后,確定了165個與癌癥有關的新基因。最新研究為個性化藥物靶向治療以及生
-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25日
疾病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突然發現的!從低危險狀態到高危險狀態,再到發生早期改變,出現臨床癥狀后確診癌癥,我們可能有時間對癌癥進行干預。小伙伴們應樹立癌癥篩查的觀
-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18日
不少癌癥的發病與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專家提醒,要注意不吃燙食,少喝高度酒,不嚼檳榔,使用公筷公勺,勤換筷子,剩菜應果斷丟棄。
-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05日
專家提醒,要注意不吃燙食,少喝高度酒,不嚼檳榔,使用公筷公勺,勤換筷子,剩菜應果斷丟棄。田艷濤說,如出現燒心、反酸、打嗝、腹瀉等不適癥狀,要想想最近有沒有什么不
-
-
發表時間:2020年10月24日
癌癥已成為了我國四大慢性病之一,嚴重影響著人民的健康。健康中國行動已將癌癥防治行動列入防控重大疾病板塊,提出遏制癌癥發生率快速增長勢頭、提高生存率的相關建議和舉
-
發表時間:2020年10月15日
想給關節痛“貼標簽”,首先得弄清類風濕關節炎的概念及其病因。類風濕關節炎以對稱、侵蝕多處關節為主要臨床表現,是一種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不明,目前認為
-
發表時間:2020年10月13日
作為一種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新技術,轉基因讓公眾產生了很多新的疑問?例如:轉基因食品會導致癌癥和不育嗎?人類從轉基因技術中獲得的收益有哪些?
-
發表時間:2020年09月29日
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四把鎮里樂村村民采摘毛葡萄 本報記者 劉垠攝 作為廣西深度貧困縣,羅城縣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被稱為“地球癌癥”的石漠化,多年來制約著當地
-
發表時間:2020年09月23日
癌癥的高發率和高死亡率,讓我們在生活中談“癌”色變。相關研究發現,癌癥的源頭是一種比細胞、細菌都小的東西——病毒。但在上世紀,病毒與癌癥之間的關系并不被科學界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