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17日
我們都知道,暗物質看不見摸不著,那“悟空”如何開展工作?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19日
未來,需要更先進的望遠鏡對宇宙展開更深入的探測,并對可能存在的暗物質粒子進行進一步的偵測,從而為這些問題提供可靠答案。
-
發表時間:2021年06月23日
近30年來,有理論曾預測銀河系自轉速度在減慢,但并沒有實證。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31日
據英國《衛報》27日消息,國際暗能量調查團隊的科學家利用人工智能分析了1億個星系的形狀和光的圖像,繪制了一份覆蓋南半球1 4天空的地圖。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19日
(楊顏慈)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19日在南京發布“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第三批科研成果。這次,基于衛星前四年半的在軌觀測數據,“悟空”號國際合作組獲得了宇宙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11日
研究人員通過系統進化分析,表明這種H2依賴的WLP固碳方式不存在于這3個綱的共同祖先,應該屬于后期進化獲得的。對于科研工作者而言,該工作僅是進一步探索放線菌生命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07日
在我們身邊,每時每刻都有無數暗物質粒子穿越人體和其他物質,看不見摸不著。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暗物質衛星首席科學家常進院士,早在2008年就曾參與南極氣球項目,研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29日
這個尾流會帶來一個向后的靜引力,拖拽該物體減速,產生和摩擦力類似的結果,因而這個效應被稱作“動力學摩擦”?!?/h3>
-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06日
彭新華研究組首次從理論上提出研制這種新型微波激射器的可行性,并成功在核自旋體系上實驗實現。他們還利用該微波激射器有效克服以往精密測量的低頻噪聲難題,實現了迄今為
-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05日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彭新華研究組及其合作者首次在弗羅凱量子體系上實現微波激射器,為超高精度超低頻磁場測量以及暗物質搜尋等研究提供全新途徑。彭新華研究組首次從理論
-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02日
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小組在最新一期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撰文,提出超大質量黑洞可由暗物質形成的新機制。
-
發表時間:2020年07月28日
小龍蝦不僅美味,它的眼睛結構還能幫助人類探究宇宙奧秘。7月25日,龍蝦眼X射線探測衛星搭載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