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時間:2022年01月17日
近日,多地報告發現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病例,引發廣泛關注。針對奧密克戎變異株,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中國疾控中心專家就有關問題作了最新解答
-
發表時間:2022年01月15日
春運即將開始,人員流動和聚集大幅增加,疫情防控形勢嚴峻。
-
發表時間:2022年01月12日
根據迄今獲得的數據,奧密克戎毒株的危險性只有德爾塔毒株的三分之一到一半之間,新冠疫苗在預防因感染奧密克戎毒株引發重癥和住院治療方面仍
-
發表時間:2022年01月11日
新華社天津1月11日電 截至11日中午,由新冠變異病毒“奧密克戎”引發的天津本土疫情,已報告陽性感染者97例。
-
發表時間:2022年01月11日
由于突變點數量遠超已經發現的所有變種,奧密克戎一經發現便引起高度關注。應對這一新變種,現行措施還有效嗎?應對策略應該有哪些新變化?
-
發表時間:2022年01月05日
據聯合國網站消息,隨著新冠變異株奧密克戎在世界多地肆虐,世界衛生組織4日表示,至關重要的是,做更多的工作來幫助所有國家盡快實施新冠疫苗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28日
這些結果與其他中和研究以及來自南非和英國的早期流行病學數據一致,數據顯示兩劑疫苗對奧密克戎引發的癥狀性疾病的功效顯著降低。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24日
從2022年1月31日起,接種加強針的時間間隔還將再進一步縮短至3個月,但接種人群的年齡段不變,仍為18歲及以上。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24日
世界衛生組織官員22日警告,變異新冠病毒奧密克戎毒株將在2022年初成為歐洲區域主要流行毒株,而判定這一毒株的致病力還需要3至4周。世衛組織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23日
報告指出,盡管11月各國報告的奧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主要與旅行相關,但如今在多個國家已出現該毒株社區傳播。世衛組織2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21日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網站20日公布的疫情模型數據顯示,截至12月18日的一周,變異新冠病毒奧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占到總病例數的73 2%。美疾控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21日
據美國再生元制藥公司和禮來公司的最新表態,變異新冠病毒奧密克戎毒株可能使兩款新冠藥物療法有效性下降。再生元制藥公司16日發布的公報說,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16日
歐洲疾控中心主任安德烈婭·阿蒙當天發表聲明說,疫苗接種仍是降低奧密克戎毒株影響和應對德爾塔毒株傳播的關鍵組成部分。” 歐洲疾控中心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13日
廣大公眾應繼續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堅持科學佩戴口罩、接種疫苗、勤洗手、不聚集等有效的防控措施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11日
12月1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近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種工作有關情況。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11日
SINOVAC科興與香港大學袁國勇院士團隊已簽訂合作協議,引進港大分離的奧密克戎變異株樣本,并于12月9日下午運抵北京,轉入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09日
(記者張素李純)中國國藥集團生物制品事業部總裁朱京津9日在北京表示,國藥集團已在第一時間確定針對奧密克戎(Omicron)變異株的研發工作。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09日
《參考消息》9日登載英國《衛報》網站報道《科學家發現更難追蹤的“隱形版”奧密克戎毒株》。“隱形版”變種發生的許多變異與普通奧密克戎毒株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06日
張文宏表示,在前段時間,全球性的免疫屏障的建立獲得很好的改善,在疫苗接種非常成功的國家,曾經一度對疫情進行了很好的控制,病死率也獲得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03日
近日,鑒于新冠病毒變異株“奧密克戎”存在免疫逃逸潛力和可能導致未來新冠肺炎病例激增的情況,世衛組織將“奧密克戎”毒株的全球總風險評估
-
發表時間:2021年11月29日
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道:荷蘭和加拿大兩國28日均報告了感染新冠變異病毒奧密克戎毒株的確診病例。繼包括南非在內的一些國家報告了感染奧密克
-
發表時間:2021年11月29日
新冠變異病毒奧密克戎的出現令全球防疫面臨新挑戰。南非夸祖盧-納塔爾大學傳染病理學家理查德·萊瑟斯認為,富裕國家對南非報告奧密克戎毒株作
-
發表時間:2021年11月29日
與德爾塔毒株不同,奧密克戎毒株剛剛出現就受到全球廣泛關注,這或許有助人們更早地采取措施,遏制疫情蔓延。
-
發表時間:2021年11月29日
據外媒29日報道,白宮發布聲明稱,美國總統拜登會見了傳染病學專家福奇和白宮新冠疫情應對小組成員,了解有關奧密克戎毒株的最新進展。福奇還
-
發表時間:2021年11月29日
康希諾生物對“奧密克戎”變異株高度關注,目前正在收集和分析變異株相關的信息。
-
發表時間:2021年11月28日
奧密克戎毒株為何“需要關注”?此次病毒突變的意義何在?現有防疫工具是否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