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時間:2022年01月05日
科特派王玉江研究員引進實用新技術進行示范推廣,有效提高了蔬菜生產的科技含量和菜農的科學種菜水平,增加了菜農收入……圍繞蠶桑產業轉型升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07日
日前,“廣明2號”白羽肉雞配套系等首批三個白羽肉雞新品種通過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這意味著我國白羽肉雞自主育種從此實現了零突破
-
發表時間:2021年10月24日
成就展中還展示了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發的無人植物工廠水稻育種加速器,彩色LED光籠罩下,不同高度的水稻秧苗茁壯成長。
-
發表時間:2021年10月22日
兩本像《辭海》一樣沉甸甸的《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植物圖鑒》。七本《中國高等植物圖鑒》,每一本大約3厘米厚,收錄了中國9000多個物種的信息,這是安國慶最初鑒定
-
發表時間:2021年10月20日
中國空間站模型、火星車、“九章”量子計算原型機、“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這些重大科技成果將于21日在北京開幕的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集中亮相。
-
發表時間:2021年10月09日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成就幾何?一組數據告訴你
-
發表時間:2021年06月21日
在實際賦能中,卡奧斯COSMOPlat憑借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大規模定制模式和開放的多邊交互、增值分享的生態平臺,打造了“1+X+N”生態體系。
-
發表時間:2021年06月17日
“風云”高懸,使我們的天氣預報更加精準,為防范抵御氣象災害提供了有力支撐。氣象服務也不再局限于預報氣溫、風和降水,而是將氣象與生活方方面面相結合,衍生出穿衣指數
-
發表時間:2021年06月01日
5月30日5時01分,飛向太空不久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來不及停歇,便與天和核心艙完成了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28日
作為我國食用菌領域唯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創新的優良品種及標準化栽培技術,顯著提高了我國食用菌產量、品質、生產效率。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28日
2016年5月30日,“科技三會”吹響了中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5年來,我國關鍵核心技術不斷突破,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在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新征程上闊步前行。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18日
愛爾蘭說,讓探測器在火星自主完成著陸堪稱完美地實現了,他期待火星車在火星表面的“漫游”。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20日
基于1000篇我國學者發布的高影響力外文文獻、4000篇高影響力中文文獻、在我國獲批的15萬余個藥品和8萬余個醫療器械、我國學者申請并獲授權的22萬余個專利的基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15日
4月13日,記者從全國“愛鳥周”40周年紀念活動暨北京市“愛鳥周”儀式上獲悉,我國是世界上鳥類種數最多的國家之一,現有鳥類1445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鳥類3
-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01日
“十三五”以來,全社會研發投入從2015年的1 42萬億元增長到2020年預計的2 4萬億元左右,研發投入強度2020年預計將達2 4%左右。
-
發表時間:2021年02月22日
他們能對100萬年前的古老DNA測序,從理論上講,也有可能對和永久凍土本身一樣古老的、擁有260萬年歷史的DNA進行測序。
-
發表時間:2020年10月28日
用已近花甲之年的四特酒廠車間主任楊越老師傅的話來說,“在四特,匠人匠心是一種出乎于熱愛的美好,更是一種信念,辛苦與乏味無法掩蓋他們致力于多出酒,釀好酒的初心。
-
發表時間:2020年10月16日
10月15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辦的“2020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進入第二天,中智行董事長兼CEO王勁作了題為“5G,成就全球領先的中國智慧交通”的主題演
-
發表時間:2020年10月12日
我國對臺風、暴雨等災害天氣監測識別時效從15分鐘提高到5分鐘,暴雨預警準確率提高到89%,24小時臺風路徑預報平均誤差從95公里減小到71公里,達到世界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