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時間:2022年01月19日
王永棟團隊一直關注我國華南四川盆地的三疊紀與侏羅紀之交地質沉積物中是否存在火山活動的記錄,比如火山灰等。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31日
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將重點放在Foxp3蛋白上,他們此前就知道Foxp3的表達對于將前體免疫細胞轉化為免疫抑制調節性T細胞至關重要,但對于Foxp
-
發表時間:2021年10月14日
科學家發現磷酸鹽饑餓響應因子(PHR)是調控植物根途徑磷元素吸收的核心轉錄因子。進一步研究發現,PHR通過P1BS元件直接調控菌根共生相關基因的表達,從而正向調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27日
轉光薄膜是“光學農業”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大棚轉光農膜的構建,需要有良好耐候性、優異轉光特性的農膜轉光劑,其中碳點類發光材料由于其優良的光學性能、水溶性及低生物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31日
我們體內的細胞遵循24小時的周期,也就是生物鐘。這種光控化學物質稱為光開關酪蛋白激酶I(CKI)抑制劑,也是一種光活化藥物,可延長生物鐘周期。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10日
每個人類細胞包含的2米長的DNA在不斷地纏繞和解開,以獲取遺傳信息。研究人員還提出了DNA超螺旋其他功能的可能性,例如促進基因組的三維構象,從而有利于基因表達調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21日
記者4月18日獲悉,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神經內科劉強教授團隊通過研究,揭示了骨髓造血系統可感知受損大腦發出的信號,生成調節性免疫細胞,前往腦內救援的新機制,為改善
-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30日
此次在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發布的親水非球面人工晶狀體系列產品,不但達到了國際先進水準,其中一款更是實現了全國首創。
-
發表時間:2021年02月26日
近日,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教授葛均波、錢菊英團隊研發的一種大小可調節的血管內抓捕器成功實現了專利轉化。
-
發表時間:2020年11月12日
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教授葉芳偉課題組發表一項最新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將莫爾晶格的研究推進到非線性光學范疇,發現莫爾角調節下的空間光孤子。
-
發表時間:2020年11月12日
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教授葉芳偉課題組發表一項最新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將莫爾晶格的研究推進到非線性光學范疇,發現莫爾角調節下的空間光孤子。
-
發表時間:2020年05月29日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8日表示,截至5月27日,國內成品油價格掛靠的國際市場原油前10個工作日平均價格低于每桶40美元。根據《石油價格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