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時間:2021年11月12日
就在不久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了神舟十二號航天員在軌拍攝的照片,很多人注意到一個細節——地球外面竟然有一層發光的邊界。這是大氣層嗎?夜空中的大氣層
-
發表時間:2021年11月11日
用飛秒脈沖激光輻照二氧化鈦及其表面吸附的染料,并從染料分子轉移到二氧化鈦表面,科學家觀察到去質子化染料的熒光。通過紫外輻照時間的觀察,研究人員發現,二氧化鈦表面
-
發表時間:2021年11月09日
廣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牛利、張保華聯合華南理工大學教授趙祖金、中科院院士唐本忠,提出發展新一代的聚集誘導發光—電化學發光(ECL)材料體系。研究人員系統研究發
-
發表時間:2021年09月22日
但小尺寸納米顆粒常會遭受嚴重的表面猝滅作用,限制了這類材料在低濃度和高分辨率環境下的應用。
-
發表時間:2021年09月22日
在鼠標、手機、玻璃杯、陶瓷杯、插銷、檔案袋等介質的表面,都能顯示出不同清晰度的指紋,甚至指紋中的呼吸孔均能成功識別。
-
發表時間:2021年09月08日
廣東省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新型顯示團隊與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相關團隊合作,開發出高性能鈣鈦礦量子點并成功應用于發光二極管。研究人員利用高價金屬鎵離子對全無機鈣
-
發表時間:2021年09月02日
而碳納米點作為一種表面具有豐富化學基團且表面化學活性較強的納米材料,常被用作自由基捕獲體。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19日
教科書上的化學反應均以單分子形式進行概念描述,但實驗中得到的卻是大量分子的平均結果。為此,馮建東團隊在獲取單分子信號圖像的基礎上,著手研究電致化學發光的超分辨成
-
發表時間:2021年06月04日
古朝鮮記錄使用的是漢字,通過古籍中的大氣異常現象,可以獲取WPA演化的線索。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26日
記者25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李振教授團隊聯合南開大學丁丹教授團隊,研發出像“夜明珠”一樣的高效率、長壽命純有機室溫磷光材料。
-
發表時間:2021年01月28日
盛夏的野外,螢火蟲一閃一滅的光亮,猶如一盞盞神秘莫測的明燈。研究人員在白堊紀中期緬甸琥珀(約1億年前)中發現了一枚保存較完好的阿扎白堊光螢雄性標本。研究人員推測
-
發表時間:2020年12月09日
這種讓小鼠變成真實版“皮卡丘”所用到的關鍵物質叫做綠色熒光蛋白,是當代生物學的重要“標識”工具。
-
發表時間:2020年10月26日
天體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過程。
-
發表時間:2020年09月17日
受疫情影響,2020年上半年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2089萬臺,同比下降9 1%,零售額516億元,同比下降22 2%,“量額雙下降”局面依然在延續。
-
發表時間:2020年09月16日
記者9月11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木本資源發掘與農林復合系統構建團隊許建初研究組與國外同行合作,發現了一種發光的真菌新物種。
-
發表時間:2020年05月11日
在第四個中國品牌日到來之際,由人民日報社發起,人民日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快手主辦的2020年國貨發光大型傳播項目于日前啟動。據介紹,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