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30日
腦機接口、AR眼鏡、智能語音、肌電手環、隔空手勢識別……2021年,從基礎研究到應用落地,人機交互領域風起云涌。“我們研發的高通量超柔性神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19日
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三位物理學家,以表彰他們“對我們理解復雜物理系統的開創性貢獻”。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25日
近日,在《交叉科學》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描述了來自美國西部寒武紀中期的兩種新的櫛水母化石,其中一種化石保留了神經系統,揭示了櫛水母的神經和感覺特征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24日
高寒高烈度特長深埋山嶺隧道建設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由中鐵隧道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中鐵隧道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第六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學等單位共同完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12日
人類大腦天生擅長識別各種圖案,如湖面波紋、斑馬條紋,甚至晶體結構。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10日
近日,《生態毒理學與環境安全》在線發表了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最新研究成果。結果表明Bt抗蟲水稻可對根際、葉內與根內生細菌群落產生不同的影響,Bt和非Bt水稻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04日
據中國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消息,截至7月30日,“祝融號”火星車在火星表面工作75個火星日,累計行駛708米。火星車完成對第二處沙丘地貌科學探測后,繼續向南移動,
-
發表時間:2021年07月30日
國家航天局的消息,截至今天(7月30日),“祝融號”火星車已經在火星表面工作75個火星日,累計行駛708米,正在為“祝融號”火星車提供中繼通信服務的天問一號環繞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21日
據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網站19日報道,該校科學家研制出了一種機器拇指——“第三根拇指”,并讓受試對象使用這個機器拇指。馬金解釋說:“身體增強領域方興未艾,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21日
只用短短數分鐘而不是數天時間就能完成“DNA機器人”設計,現在科學家在這一領域邁出了巨大一步。當設計的時間大幅縮短,或許會有更多DNA機器人,做出更復雜的動作,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02日
據了解,迄今為止,現代人使用象征資源(如赭石顏料、非食物貝殼、裝飾性人工制品)的最早證據,來自距今12 5萬至7萬年前的各種非洲海岸遺址。最新的研究發現表明,南
-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24日
科學家們認為,多環芳烴在太空中有兩種形成方式:從死星的灰燼中形成,或通過星際空間中的化學反應直接形成。據悉,里卡小組正在開發一個紅外多環芳烴信號數據庫,計劃于今
-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10日
物質從一種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狀態的過程稱之為相變。與水結冰完全不同,由過冷液體在臨界溫度以下形成的玻璃態的過程,在相變前后,分子都呈現出無序的排列方式(圖1)。機
-
發表時間:2020年09月16日
科學家對細菌和癌細胞進行的迷宮實驗,對于生物醫學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它為了解哺乳動物胚胎發育的早期過程,以及癌細胞的轉移提供了新的研究窗口。
-
發表時間:2020年09月16日
科學家對細菌和癌細胞進行的迷宮實驗,對于生物醫學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它為了解哺乳動物胚胎發育的早期過程,以及癌細胞的轉移提供了新的研究窗口。這項結果對于生物醫學
-
發表時間:2020年07月23日
近日,河南周口鹿邑縣,中通快遞9名基層網點負責人,聯名舉報一級網點用假人充當安檢員數月。從舉報者提供的畫面中可以看到,確實有一個假
-
發表時間:2020年07月22日
近日,有人工智能公司在國際機器學習大會上推出了一款基于圖形網絡的模擬器GNS,它可以真實地還原一個盒子中扔入一捧沙或倒入一杯水等類似
-
發表時間:2020年07月01日
如果看過郝景芳獲得雨果獎的《北京折疊》,你一定會對小說中第三空間的設定印象深刻。在一個按照48小時進行循環折疊的城市系統中,第一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