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時間:2021年10月12日
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召開之際,科普中國聯合光明網推出“畫說生物圈”系列新媒體策劃,講述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卓越成就。
-
發表時間:2021年10月12日
大熊貓受威脅程度等級從“瀕危”降為“易危”,實現野外放歸并成功融入野生種群,40年間,大熊貓野外種群數量從1114只增加到1864只。
-
發表時間:2021年10月12日
我國植物種子采集的最高海拔紀錄是多少?
-
發表時間:2021年10月12日
中國發現了幾種犀鳥?快來揭秘!
-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19日
截至3月14日,我國共接種新冠病毒疫苗6498萬人次。目前,我國正按重點人群、高危人群和其他人群依序推進新冠疫苗接種。
-
發表時間:2021年02月27日
新學期開學在即,開學后的疫情防控工作仍然不能大意,開學前后有哪些防疫注意事項?如何調整好狀態迎接新學期?一起了解校園疫情防控須知。
-
發表時間:2021年02月09日
隨著春節臨近,快遞行業也進入了“春運”模式。我收到的快遞安全嗎?簽收時如何防護?
-
發表時間:2021年01月30日
面對變異的新冠病毒,我們不必過于恐慌。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少聚集依然是行之有效的防護措施!
-
發表時間:2021年01月29日
中、高風險地區所在地市的其他人員春運期間省際、市際出行,須持7日內有效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結果。
-
發表時間:2021年01月27日
據臨床試驗研究,僅接種一劑次滅活疫苗不能產生預期的免疫效果。接種第二劑次滅活疫苗大約2周后,可以產生較好的免疫效果。
-
發表時間:2021年01月23日
近日,《冬春季農村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引發關注。返鄉人員如何劃定?核酸檢測證明如何獲得?由誰來查驗核酸檢測證明?返鄉人員能不能出門?國家衛生健康委回應
-
發表時間:2021年01月22日
春節假期即將來臨,人員流動性逐步增強。農村地區如何科學精準地做好冬春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這段順口溜告訴您!
-
發表時間:2021年01月19日
目前判斷是否有接種必要主要根據是日常工作生活的條件,而非地域。比如,一名進出口檢驗檢疫人員,接觸病毒的風險比較大,無論在哪個地區工作,都推薦打疫苗。
-
發表時間:2021年01月19日
近日,全國多地在冷鏈環境中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引起公眾對食品安全的極大關注。那么,疫情期間怎樣購買食用安全的冷鮮冷凍食品?冷鮮冷凍食品加工烹飪都要注意什么呢?
-
發表時間:2021年01月16日
圍繞老百姓關切的新冠疫苗相關問題,光明科普策劃“畫說防疫·疫苗來了”系列科普動畫進行全面梳理和解答。
-
發表時間:2021年01月15日
新冠疫苗要不要打?怎么打?我國接種的是哪種疫苗?適用于哪些人群?打完后能不能摘口罩?
-
發表時間:2021年01月14日
根據前期臨床試驗研究,接種第二劑次疫苗大約兩周后,接種人群可以產生較好的免疫效果。
-
發表時間:2021年01月13日
疫苗不良反應指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與預防接種目的無關或者意外的反應,與受種者個體差異有關。疫苗不良反應包括一般反應和異常反應。
-
發表時間:2021年01月12日
近日,我國首支新冠疫苗已在多地開始對重點人群進行接種。圍繞老百姓關切的新冠疫苗相關問題,光明科普策劃“畫說防疫·疫苗來了”系列科普動畫進行全面梳理和解答。
-
發表時間:2021年01月11日
新冠滅活疫苗接種部位在上臂三角肌,免疫程序為2針,2針之間間隔14-28天。
-
發表時間:2021年01月10日
在人群免疫屏障沒有建立起來之前,即使部分人群接種了疫苗,大家的防控意識和防控措施也不能放松。
-
發表時間:2021年01月09日
我國幾乎所有人都沒有針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對新冠病毒是易感的,感染發病后,有的人還會發展為危重癥,甚至造成死亡。
-
發表時間:2021年01月01日
游覽時,遵照景區的規定,分時限流,保持間距要求;就餐時拉開桌椅間距,使用公勺公筷,落實光盤行動;講衛生、拒絕野味。
-
發表時間:2020年12月30日
哪些人可以接種新冠疫苗?到哪兒去接種?效果如何?近日,針對公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連開兩場發布會,給出權威回應。
-
發表時間:2020年12月29日
九章、墨子、嫦娥、麒麟 這些尖端科技符號,5000年中華文明皆有“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