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30日
日前,國務院發布《“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其中提到“加強知識產權源頭保護”。總之,基礎研究領域知識產權保護指的是,對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27日
以開源開放的形式來集聚力量,實現“技術共建”,往往要比各自為戰的效果更好 前不久,華為公司宣布,將歐拉操作系統的全量代碼、品牌商標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20日
草案二審稿在加強基礎研究方面增加了一系列規定,旨在為進一步提升我國原始創新能力提供法治保障。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08日
中國飛鶴因在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創新舉措和突出成就,作為優秀案例入選教材。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01日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
-
發表時間:2021年10月28日
研究結果表明,這對當地環境,特別是溫度的適應引發了香菇群體的遺傳和表型分化。
-
發表時間:2021年10月25日
其實波爾象限與巴斯德象限在具體科研實踐時是一樣的,就是“把問題的底層原理搞清楚”,只是問題的來源有所不同而已。波爾象限的問題主要來自學科自身,如為什么會有量子糾
-
發表時間:2021年10月08日
市場監管總局將聯合北斗行業主管部門共同建立健全合作機制,持續圍繞國家推進和發展北斗系統的重大需求,增加產品與服務并重的認證服務供給,保障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各領域
-
發表時間:2021年09月17日
“我國接種的總劑次和覆蓋人數在全球居首,人群覆蓋率位居全球前列。取消前往中高風險地區的出行計劃;二是如果出行前發現有發熱、干咳等可疑癥狀時應該取消出行計劃并盡快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31日
我國將建立實施北斗基礎產品認證制度,針對北斗導航用芯片、模塊、天線、板卡等基礎產品開展認證評價,鼓勵生產企業積極申請通過認證。從事北斗基礎產品認證工作的認證機構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30日
《網絡安全法》中雖然也有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的相關描述,但《條例》更聚焦網絡安全中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便于相關保護工作的落地開展。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24日
工信部將加強監督管理,嚴格規范對基礎電信網絡的漏洞探測、滲透性測試活動。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18日
通過模型計算,農業生產更加高效;整合分析數據,工業制造更加智能;完善算法模型,出行效率不斷提升……數字經濟的活躍讓計算無處不在,計算量也呈指數級上升趨勢。將自主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18日
8月17日,國務院發布《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下稱《條例》)。《條例》將于9月1日起施行。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13日
水利部近日宣布,啟動新一輪地下水超采區劃定工作,力爭用1年半的時間完成地下水超采區劃定,以期逐步削減地下水超采量,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13日
全球數字化轉型已進入倍增創新階段,各個國家的數字經濟占比持續提升,計算力是數字化技術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是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生產力,算力已呈現出基建化趨勢,數據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06日
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南昌城不僅“長高”了,也“長大”了。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05日
一項基于光核桃的最新研究揭示了青藏高原李屬物種適應高海拔地區的遺傳基礎,為研究喜馬拉雅地區植物起源和高海拔適應性提供了新視角。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04日
國家重要野生植物種質資源庫(以下簡稱國家野生植物種質庫)網站日前公布,云南省林業和草原科學院在滇西北香格里拉市哈巴雪山首次發現雅致杓的新居群。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04日
據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1月至7月全國農作物累計受災6300多萬畝,比去年同期少9000多萬畝,比近5年同期少1 2億畝。全國秋糧播種面積已基本落地,預計今年秋糧
-
發表時間:2021年07月16日
2021年7月14日下午,2021中國互聯網大會——數據治理高峰論壇在北京成功召開。本次論壇以論道數據安全治理為主題,多位數據安全領域的專家
-
發表時間:2021年06月06日
芒種過后,意味著初夏已過,開始進入仲夏,此時氣溫顯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氣濕度大,天地間的陽氣達到全年最旺盛的時期,寶寶也像作物種苗
-
發表時間:2021年06月06日
芒種過后,意味著初夏已過,開始進入仲夏,此時氣溫顯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氣濕度大,天地間的陽氣達到全年最旺盛的時期,寶寶也像作物種苗
-
發表時間:2021年06月01日
近日,原本棲息在云南西雙版納的15頭野生亞洲象一路北遷,目前距離昆明已不到100公里。亞洲象種群數量及分布不清導致無法判斷亞洲象數量變化趨勢、合理劃定棲息地與配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12日
聯合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行業企業,整合資源,努力推進基礎教育學校積極探索育人方式轉變,營造合力育人的良好教育生態。
-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30日
據新華社電來自科技部的消息表示,“十四五”期間,我國基礎研究經費投入占研發經費投入比重有望達到8%左右,將進一步鼓勵科學家從真正的科學問題出發,勇闖創新“無人區
-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30日
26歲攻克數學世界難題、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特任教授的年輕數學家陳杲,近日被網友紛紛稱贊“硬核”,再一次引發大家對數理化等基礎學科的關注。”
-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20日
按照研究范式,蔡榮根認為基礎研究可以分為基礎理論研究、計算機模擬和實驗觀測研究等,其中計算機模擬架起了理論研究和實驗觀測的橋梁。蔡榮根認為:“這樣的布局不利于不
-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19日
“奉獻”“冷板凳”“異常艱苦”,數十年間,大學生選報志愿時對基礎學科一直抱有這樣的刻板印象,在眾多年輕人活躍的網絡社區,基礎學科更是被貼上“又難又窮”的標簽。2
-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10日
從科技創新人才后備力量的輸送角度,易建強表示,中國科協舉辦的明天小小科學家等活動為培養選拔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提供了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