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時間:2022年01月12日
三氯生是一種抗菌物質,存在于許多家庭用品中,包括牙膏、玩具和成千上萬種其他產品。由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
-
發表時間:2022年01月07日
黃翔宇說:“火炬的火是從里面燒出來的,一般的復合材料都不能在火里燒,要到500℃,在火里再一燒就沒了。
-
發表時間:2022年01月07日
2021年2月4日,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倒計時一周年活動上,火炬“飛揚”揭開面紗。黃翔宇說:“火炬的火是從里面燒出來的,一般的復合材料都不能在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14日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是國內首批獲得月球科研樣品的13家科研機構之一,研究員徐偉彪作為使用責任人獲批兩份共計15毫克的月球玄武巖樣品。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07日
在空間站執行任務期間,女兒每個周末都會和他視頻,“害怕我孤單,也害怕我寂寞,是心理上的一種安慰。”
-
發表時間:2021年11月26日
新標本的發現意味著Issa是僅有的兩具保存了相對完整的下身脊椎和牙齒的早期古人類骸骨之一,這使得科學家能夠確定這些脊柱屬于哪個物種。
-
發表時間:2021年11月19日
“我們都知道音速是340米 秒,比光速慢很多。那么音速是怎么來的呢?音速和什么有關系?去了拉薩或雪山頂,空氣稀薄,音速會變化嗎?”
-
發表時間:2021年11月15日
一頭灰白短發,一件標志性馬甲,一副掛脖眼鏡,說話干凈利索,這位被網友稱為“科學姥姥”的博主,正是同濟大學退休教授吳於人。借助短視頻,神奇的實驗畫面可以呈現得更生
-
發表時間:2021年11月08日
這款防空導彈系統究竟有著怎樣的過人之處,下面讓我們來揭秘俄這款新型防空導彈系統——S-500。
-
發表時間:2021年11月05日
去年5月,塔斯社援引俄羅斯航空工業消息人士的說法稱,蘇霍伊正在開發一款最大起飛重量18噸的單發輕型戰斗機,很可能就是蘇-75。蘇-75采用的獨特布局和美國“聯合
-
發表時間:2021年10月22日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天問一號火星環繞器副總指揮褚英志詳解如下:中國于2020年7月23日開啟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該探測器由火星環繞器和
-
發表時間:2021年10月18日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道】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正在釋放歷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巨大能量,構建嶄新的未來際遇。
-
發表時間:2021年10月12日
中國發現了幾種犀鳥?快來揭秘!
-
發表時間:2021年10月11日
繞極深層水上涌,企鵝種群繁盛期;相反,則是海冰擴張和企鵝種群衰落的時期。該成果近日發表于地學知名學術期刊《地球物理研究快報》(Geophysical Resea
-
發表時間:2021年09月18日
這項有關鳥類尾羽演化的研究成果論文,北京時間9月16日夜間在國際專業學術期刊《當代生物學》上線發表。圖為雅尾鹓鶵化石正型標本。
-
發表時間:2021年09月16日
對出生于1998年的“癮君子”寧忠來說,那些拇指大的小鋼瓶,既能幫助他“過癮”,又能為他帶來源源不斷的收入。馬元元表示,他們通過欺騙等不正當手段取得許可證從而制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25日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25日公布,在成都市郫都區發現一處周代遺址——犀園村遺址,該遺址正好處在以三星堆、金沙為代表的早期蜀文化向晚期蜀文化過渡的關鍵節點上,或可進一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05日
距離“長征六號”2015年首飛,近6年了。這6年,“長征六號”逐漸邁進現役火箭高密度發射陣列,其發射任務從最初的“2年1發”,發展到今年的“1年多發”。
-
發表時間:2021年06月23日
近日,南京林業大學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在《自然—植物》在線發表了染色體級別的銀杏參考基因組,這是目前已發表的組裝質量最高的裸子植物參考基因組。論文
-
發表時間:2021年06月21日
整個交會對接過程僅歷時約6 5小時,這驗證了我國的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已經很成熟,我們此前的技術保障也達到設計預期。
-
發表時間:2021年06月18日
本次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所使用的應答機及空空通信機增加了數據下行鏈路帶寬,但需具備更輕的重量、更小的體積和更高的可靠性。
-
發表時間:2021年06月18日
6月17日9時22分,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順利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三名航天員送入太空,發射取得圓滿成功。航天員中心航天員系統副
-
發表時間:2021年06月16日
6月11日,國家航天局在京舉行天問一號探測器著陸火星首批科學影像圖揭幕儀式。據介紹,貼裝在火星車表面的器表國旗相對較小,長96毫米、寬64毫米;安裝于著陸平臺上
-
發表時間:2021年06月11日
步入藏于地下的河西110千伏變電站,清水混凝土工藝的墻面、鑲嵌于地面上的燈帶、吸音墻板、防靜電架空地板,讓這座變電站極具科技感。
-
發表時間:2021年06月09日
研究團隊還首次對足跡化石造跡者做出可靠推斷,認為造跡者極有可能是復齒湖翼龍,也為億萬年前翼龍的群居生活方式提供了直接證據。
-
發表時間:2021年06月03日
高血壓和癡呆癥均是當今社會的重要公共健康問題。記者2日獲悉,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郁金泰教授攜手青島大學附屬青島市立醫院神經內科譚蘭教授團隊,歷時5年,通
-
發表時間:2021年06月01日
航天科工為此研制了一種檢測加速度的精密慣性傳感器,能高精度“感知”飛行器的相關狀態,為“太空之吻”這一過程提供精確的加速度測量信號。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18日
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在下降過程中,會經歷多種工作環境。相控陣敏感器是90后設計師陳梟煜工作以來參加的第一個項目,臨近執行任務的那段日子,他忙碌又興奮。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15日
打造一個能夠持續勝任各類宇航任務的加速度計到底要經歷哪些過程呢?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27日
今天我們到軍事博物館,來看一看咱們中國古代的鎧甲。從材質上區分,中國古代的鎧甲可分為皮甲、鐵甲和棉甲。這里首先展示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皮甲,皮甲在那個時候是非常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