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關于科技工作的所有信息
-
發表時間:2022年09月29日
在日前召開的第三屆中國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協同創新平臺大會暨標準發布會上,發布了干細胞領域一系列相關標準,包括我國牽頭制定的首個干細胞國
-
發表時間:2022年09月23日
“女性參與科學研究,是其發揮自身潛能、影響世界發展進步的重要渠道。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女性僅占全球科研人員的3
-
發表時間:2022年09月18日
本刊首推“最美科技工作者”系列,聚焦科研生產一線的科技工作者先進典型,深情表現他們的愛國情懷和責任擔當。
-
發表時間:2022年05月14日
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億等10位科技工作者當選,并將作為2022年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候選人向中國科協推薦。
-
發表時間:2022年04月14日
13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在京舉辦2022年第二季度新聞發布會,中國科協相關負責人介紹了2022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相關工作安排。
-
發表時間:2022年03月25日
這些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求學和科研經歷有何獨特之處?是什么讓他們能夠“甘坐冷板凳”堅持做科研?這些人才成長的背后,又有哪些因素促其成長?
-
發表時間:2022年02月21日
(記者鐘旖)記者21日從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獲悉,2022年,該協會將多措并舉加強科技人才服務。重慶科協相關負責人表示,2022年該協會將健全體系
-
發表時間:2022年01月07日
1月6日,2022年全國科技工作會議在北京以視頻形式召開。
-
發表時間:2022年01月06日
下沉社區的科協干部秉承“疫情當前,我是共產黨員,必須當好先鋒隊,帶頭上”的堅定信念,嚴守工作守則和疫情防控工作要求。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08日
(徐婧)7日,北京女科技工作者協會成立大會舉行。北京女科技工作者協會還特邀中國科學院院士、古脊椎動物學家、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獲得者張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06日
與往年相比,本次參賽科技工作者層次更高、項目質量更高、覆蓋領域更廣。
-
發表時間:2021年10月16日
啟動儀式上,老科協的青年工作人員代表向老科技工作者代表敬獻鮮花,表達了對老一代科技工作者的深深敬意和對科學家精神的賡續傳承。
-
發表時間:2021年06月01日
當天舉行的“普惠共享·你我同行——中國特色現代科技館體系‘科普之星’宣傳推介活動”還發布了“科普之星”名單。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31日
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5月30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式。閉幕式上,大會向全國科技工作者發出了開展“自立自強創新爭先”行動的倡議,由陳薇、薛其坤、葉聰、張榮橋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30日
重溫科學家夢想,致敬科學家精神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28日
作為我國食用菌領域唯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創新的優良品種及標準化栽培技術,顯著提高了我國食用菌產量、品質、生產效率。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28日
2016年5月30日,“科技三會”吹響了中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5年來,我國關鍵核心技術不斷突破,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在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新征程上闊步前行。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27日
主辦單位綜合推薦情況,對候選人進行專家遴選,確定10位2021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同時作為2021年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候選人。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20日
《報告》顯示,一些科技工作者可能有一定程度的焦慮,其中,中級職稱的科技工作者焦慮水平最高——有14 5%的人可能有中度焦慮或重度焦慮問題。除了科研、教學壓力,來
-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26日
一項針對中國超過1萬名科技工作者的調查顯示,近1 4的受訪者有不同程度的抑郁表現,超過1 2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表現。超過1 2的受訪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表現
-
發表時間:2020年12月30日
何為“美”?在郝吉明看來可以有多種理解,但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他表示,“美”首先是體現在家國情懷上,要有著為國家的重大需求、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研究工作的精神
-
發表時間:2020年12月30日
在科研方面,我們需要實踐很多東西,這不是一個人、一個團隊能做下來的,只有團結所有西藏科技工作者去努力和探討,才能把技術落地,使老百姓享受到醫學研究成果。
-
發表時間:2020年12月30日
李玉院士目前從事的領域為菌物科學工程,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和蘑菇打交道,是種蘑菇的。”據他介紹,菌物實際是大范疇,蘑菇是其中有代表性的類群。
-
發表時間:2020年12月30日
光明網記者采訪本屆“最美科技工作者”得主之一,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院長王行環。
-
發表時間:2020年12月30日
光明網記者采訪本屆“最美科技工作者”得主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仝小林。
-
發表時間:2020年12月29日
在科研方面,我們需要實踐很多東西,這不是一個人、一個團隊能做下來的,只有團結所有西藏科技工作者去努力和探討,才能把技術落地,使老百姓享受到醫學研究成果。
-
發表時間:2020年12月29日
何為“美”?在郝吉明看來可以有多種理解,但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他表示,“美”首先是體現在家國情懷上,要有著為國家的重大需求、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研究工作的精神
-
發表時間:2020年12月29日
李玉院士目前從事的領域為菌物科學工程,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和蘑菇打交道,是種蘑菇的。”據他介紹,菌物實際是大范疇,蘑菇是其中有代表性的類群。
-
發表時間:2020年12月29日
光明網記者采訪本屆“最美科技工作者”得主之一,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院長王行環。
-
發表時間:2020年12月29日
中宣部 中國科協等6部門發布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 光明日報北京12月28日電(記者詹媛)為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推進國家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