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23日
(記者張添福)中新社記者23日從青海省地質調查院獲悉,地質科研人員在馬爾康-雅江-喀喇昆侖巨型鋰礦帶的青海省巴顏喀拉地區,發現印支期稀有金
-
發表時間:2021年11月23日
11月21日9時,中山大學號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下稱“中山大學”號)入泊珠海高欄港烽火海洋碼頭。“中山大學”號順利入泊母港,意味著目前我國排水量最大、技術最先進
-
發表時間:2021年11月01日
南極、北極、青藏高原,被稱為地球的“三極”。此次中科院共有包括青藏高原所、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西北研究院、地質地球所、沈陽自動化所在內的5家單位的5名科研人員參與
-
發表時間:2021年10月27日
題:挺進萬米深藍,拓展深海科考——“奮斗者”號“十四五”開局首潛航次取得新突破 今年8月至10月,“探索一號”科考船完成了第21個科考航次的首個航段,其搭載的“
-
發表時間:2021年10月08日
在科考應用中,“探索4500”成功獲取了近底高分辨多波束、水文及磁力數據,為超慢速擴張的加克洋中脊地形地貌、巖漿與熱液活動等北極深海前沿科學研究提供了一種最為先
-
發表時間:2021年09月18日
9月7日,在西藏日喀則市一處山體,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客座教授李渝生(左二)和年輕的科考隊員分析地質災害問題。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山脈是我國地震、泥石流、崩
-
發表時間:2021年09月18日
“實驗6”綜合科考船順利返回廣州新洲碼頭。朱漢斌 攝 科考人員正在海上作業。謝震霖 攝 9月16日上午,經過10天、1800多海里航行,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
-
發表時間:2021年09月17日
9月15日,“實驗6”科考船(以下簡稱“實驗6”)在珠江口錨地拋錨,等待潮水漲起之后,返回出發地廣州新洲碼頭。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實驗6”
-
發表時間:2021年09月16日
(王堅 禤礎茵)經過10天、1800多海里航行,“實驗6”綜合科學考察船載著采集的2395份樣品,于16日完成首航任務,順利返回廣州。據悉,本此科考航次由科學技
-
發表時間:2021年09月16日
記者15日從“COP15春城之邀”云南生物多樣性保護系列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通過中緬、中老多次跨境聯合科考,2015年以來,科學家共發現700多個動植物新種。
-
發表時間:2021年09月15日
9月13日上午,“實驗6”科考船航行至南海北部海域,船上的科考隊員在本航次中第一次使用了多聯浮游生物分層拖網(MultiNet,以下簡稱多聯網)進行科考作業。
-
發表時間:2021年09月13日
9月12日上午9時,“實驗6”科考船(以下簡稱“實驗6”)從珠江口附近的錨地起航,開啟了首航第二階段的科考任務。
-
發表時間:2021年09月07日
據杜巖介紹,科考隊伍將圍繞高強度擾動下大灣區及鄰近海域在珠江徑流及中尺度渦影響下的水文動力、物質輸運及其生態響應過程開展研究。
-
發表時間:2021年09月07日
此次首航將赴珠江口—南海北部海域執行多學科綜合觀測重要科學任務,為粵港澳大灣區生態安全調控機理等重大科學問題提供強化觀測支持。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31日
據了解,索布查葉冰谷的形成主要源于青藏高原的隆起。索布查葉冰谷遺跡是長江流域最大、最長最典型的一塊。這一典型地貌為探尋長江的演變過程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也為三江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07日
巴木錯是本次科考任務重點湖泊之一,也是行程中最后一個在湖岸扎營和利用湖泊鉆探平臺作業的科考湖泊。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巴木錯湖邊一直冷風吹刮、陰雨綿綿,氣溫十分寒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05日
據悉,由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研究員陳生云、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張同作、青海師范大學副教授戎戰磊和安福元組成的聯合科考隊在西寧市湟源縣日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05日
在臨近城鎮的高原湖泊進行科考作業,科考隊員們的一日三餐問題都比較容易解決。到高原湖泊水面開展科考作業,越野車、卡車就只能在岸邊待命,科考隊員們出行則依靠充氣快艇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03日
錯鄂湖是本次科考任務重點湖泊之一,也是行程中第二個在湖岸扎營和利用湖泊鉆探平臺作業的科考湖泊。他指出,這些沉積物巖芯樣品預計可追溯至4萬年前,可為研究錯鄂湖及周
-
發表時間:2021年06月18日
來自江南造船、中山大學科考船建設指揮部、佳船監理公司、設計單位708研究所、CCS、DNV-GL以及30余家設備商的近200人參加了本次試航。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17日
青藏高原是13條亞洲大江大河的主要發源地,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和國家安全屏障,被稱為“亞洲水塔”。此次實驗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四川大學、中科院青藏高原研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28日
據介紹,該基地的建設對青海省開展第二次青藏科考工作具有極大意義,是探索三江源生態系統科學問題的搖籃,將有助于支撐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青海地
-
發表時間:2020年10月19日
無論晝夜,無論晴雨,全天相機始終在它的位置上,默默記錄著周圍的變化,正如默默旅行的雪龍號和科考隊成員們。正是因為有他們的存在,我們才能更多感受到這個世界的變化與
-
發表時間:2020年09月16日
為推動青藏高原環境變化機理揭示,近日,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自主研制的“云雀”自主飛行機器人(以下簡稱“云雀”)在青藏高原開展高海拔冰川與湖泊智能化科考工作
-
發表時間:2020年07月23日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南海海洋所)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實驗6號下水暨命名活動在廣州舉行。據了解,實驗6號船總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