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時間:2022年01月19日
該研究發現,可溶性N-乙基馬來酰亞胺敏感性因子附著蛋白α(α-SANP)是一個新的干擾素刺激基因,在新冠病毒感染過程中表達上調,通過與弗林蛋
-
發表時間:2022年01月18日
全球各地的氣象站、科研船只和海洋浮標記錄了全年地表溫度,并通過NASAAqua衛星上的大氣紅外探測器(AIRS)衛星數據加以驗證。
-
發表時間:2022年01月18日
近日,圍繞太陽系的恒星形成區域首次被科學家繪制出來。Zucker和她的團隊相信,在一定的誤差范圍內,他們能夠確定恒星形成區域的氣泡形狀,但
-
發表時間:2022年01月17日
在敘利亞的一座公元前3000年的古城中,一群奇怪的像驢一樣的動物與王室成員埋葬在一起。
-
發表時間:2022年01月12日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農藥分子靶標與綠色農藥創制創新團隊結合代謝組學技術,對比研究農藥原藥、納米材料載體及納米載藥顆粒對
-
發表時間:2022年01月12日
三氯生是一種抗菌物質,存在于許多家庭用品中,包括牙膏、玩具和成千上萬種其他產品。由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
-
發表時間:2022年01月10日
科學和藝術的創造力其實是一種殊途同歸
-
發表時間:2022年01月10日
俯沖板片擾動導致的地震不連續性是一個長期未解的地學之謎。另一方面,秋本石到布里奇曼石的相變邊界具有陡峭的斜率,尤其是低溫區的明顯相變
-
發表時間:2022年01月10日
俯沖板片擾動導致的地震不連續性是一個長期未解的地學之謎。另一方面,秋本石到布里奇曼石的相變邊界具有陡峭的斜率,尤其是低溫區的明顯相變
-
發表時間:2022年01月06日
“舉頭望明月”“明月幾時有”,與古詩詞所言一樣,我們肉眼所見的月亮也確實是亮白色的。推開中科院地質地球物理所月球樣品超凈實驗室的門,
-
發表時間:2022年01月05日
本屆中科年貨節由中國科學院后勤協會、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國地理學會聯合舉辦,歷時45天,共有11個優質地理產品生境保護與可持續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31日
地球富含天然鎂,這些鎂很久以前在恒星中產生,現在已成為地殼礦物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日常飲食中不可或缺的營養元素。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30日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田禾院士和馬驤教授團隊在有機室溫磷光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與非輻射能量轉移過程不同,輻射能量轉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24日
我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成功揭示了高等植物第四種RNA聚合酶的奧秘。24日,國際權威期刊《科學》雜志刊登了相關研究論文。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24日
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合唱團、中國科學院大學“物質精神”樂隊、天使童聲合唱團也將在節目中為廣大觀眾奉獻精彩的文藝演出。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22日
“這是我第一次申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而且還是跨學科的項目。但在申請的過程中,從預申報、正式申報,到答辯和任務書填報,整個過程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20日
該研究進一步探究麥田升溫條件下小麥轉錄組結果,分析了小麥水楊酸和茉莉酸防御信號途徑相關防御酶和防御基因的活性及表達情況。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17日
科埃略于2018年全職加入復旦大學,此前專注于利用宏基因組及顯微圖像技術對微生物群體進行分析。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16日
2021國際種業科學家大會16日在海南省三亞市舉辦。記者從大會上獲悉,由全國及國際性協會、跨國企業、涉農高校及科研院所等總計143家機構共同發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14日
提出了建設科研、管理、支撐、轉化四支隊伍的主要措施,指明了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重點方向。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09日
近日,來自19個國家的21位協作組理事和多位表型組學領域的科學家,出席了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協作組(IHPC)在線召開的第三次理事會。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08日
(徐婧)7日,北京女科技工作者協會成立大會舉行。北京女科技工作者協會還特邀中國科學院院士、古脊椎動物學家、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獲得者張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08日
奔牛節對科學家來說是一場獨特的“實驗”。科學家找不到比這更好的場合來了解人們何時何地以及如何逃命了。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07日
隨著知識的不斷迭代和信息的爆炸,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獲取值得信賴的內容、提升科研效率、與領域內的同行建立高效的交流與合作,成為科研工作者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07日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作物功能基因組研究創新團隊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合作,利用分子和遺傳學手段鑒定出蔗糖和獨腳金內酯在調控植物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07日
樹枝的大小、形狀和紋理各不相同,然而,鳥類幾乎可以在任何一種樹枝上停落。這種能力引起了美國斯坦福大學工程師MarkCutkosky和DavidLentink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06日
這一發現也展示了人們測量微小、次地球行星質量的能力,有望在未來發現許多類地行星。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03日
196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菲利普·沃倫·安德森在1973年首次提出一種新物質狀態——量子自旋液體。其不同性質在高溫超導和量子計算機等量子技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01日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研制出一種新型航天器外層防護材料——聚酰亞胺—納米云母復合膜。這種新材料由于采用了獨特的仿生設計,其力
-
發表時間:2021年11月30日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受天然珍珠母“磚-泥”層狀結構啟發,近期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研制出一種新型航天器外層防護材料——聚酰亞胺-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