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通信,關于量子通信的所有信息
-
發表時間:2022年11月25日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周宗權研究組基于摻鉺波導,實現了通信波段光子的按需式量子存儲,向構建大尺度光纖量子網絡邁出重要
-
發表時間:2022年11月21日
20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周宗權研究組基于摻鉺波導實現了通訊波段光子的按需式量子存儲,向構建大尺度
-
發表時間:2022年11月16日
云飛路兩側分布著數十家量子科技產業鏈企業,一批量子領域尖端科技產業成果在這里問世,因此這條路也被人們稱為“量子大街”。
-
發表時間:2022年04月21日
量子存儲器用于儲存光子的糾纏態,作為不同鏈路內糾纏建立以及糾纏交換過程的同步裝置,它是量子中繼器能夠實現糾纏分發加速的關鍵。有關量子
-
發表時間:2022年03月24日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2日報道,瑞士日內瓦大學研究人員將一個量子比特存儲在一個晶體內,持續時間長達20毫秒,創下新世界紀錄,為開發出長距離量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31日
日前,俄羅斯莫斯科大學舉行了“大學量子網絡”啟動儀式。ViPNetQSS為量子加密系統,執行量子密鑰分發協議,為星型拓撲結構,用于生成量子密鑰
-
發表時間:2021年09月15日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恒研究組與奧地利等國科學家合作,在高噪聲環境下實現了高效的高維量子通信。該成果日前發表于《物理評論快報》。
-
發表時間:2021年09月14日
13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恒研究組與奧地利Marcus Huber教授等人合作,在高噪聲環境下實現了高效的高維量子通信。
-
發表時間:2021年09月13日
量子通信是量子信息領域最重要的應用之一。理論研究表明,相比二維體系,高維量子體系在信道容量和抗噪聲能力上均具有明顯優勢,然而要在實驗上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通信仍然
-
發表時間:2021年06月23日
早在2003年,潘建偉團隊就開始探索在自由空間實現更遠距離的量子通信,提出了利用衛星實現遠距離量子糾纏分發的方案。中國團隊的這些研究工作,證明了實現基于衛星的全
-
發表時間:2021年06月03日
當兩個量子產生“糾纏”,一個變了,另一個也會瞬變,無論之間相隔多遠——借助神奇的量子糾纏現象,人類可實現量子通信,但還面臨很多挑戰。這種量子存儲器可以一次捕獲并
-
發表時間:2021年02月18日
量子通信利用量子疊加態或量子糾纏效應等進行信息或密鑰傳輸,基于量子力學原理保證傳輸安全性,主要分量子隱形傳態和量子密鑰分發兩類。
-
發表時間:2021年01月11日
32年前,人類歷史上首次量子通信在實驗室誕生,傳輸了32厘米。潘建偉介紹,《自然》雜志審稿人評價稱,這是地球上最大、最先進的量子密鑰分發網絡,是量子通信“巨大的
-
發表時間:2021年01月08日
按通信信道的不同,量子密鑰分發主要有光纖和自由空間兩種實現方式。研究團隊攻克了高速量子密鑰分發、高速高效率單光子探測、可信中繼傳輸和大規模量子網絡管控監控等關鍵
-
發表時間:2021年01月08日
“京滬干線”總長超過2000公里,覆蓋四省三市共32個節點,包括北京、濟南、合肥和上海4個量子城域網,通過兩個衛星地面站與“墨子號”相連,總距離4600公里。
-
發表時間:2021年01月08日
據介紹,《自然》雜志審稿人評價稱,這是地球上最大、最先進的量子密鑰分發網絡,是量子通信“巨大的工程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