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時間:2021年11月07日
自然資源部消息,11月5日,中國第38次南極考察隊首批154名隊員搭乘“雪龍”船從上海出發,執行南極科學考察任務。本次南極考察將圍繞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開展大氣成
-
發表時間:2021年11月05日
中國第38次南極考察隊首批154名隊員搭乘“雪龍”船從上海出發,執行南極科學考察任務。
-
發表時間:2021年11月01日
南極、北極、青藏高原,被稱為地球的“三極”。此次中科院共有包括青藏高原所、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西北研究院、地質地球所、沈陽自動化所在內的5家單位的5名科研人員參與
-
發表時間:2021年10月14日
KLCAM由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南極天文與時域天文研究團組自主研制,主要用于監測南極昆侖站的云量和極光分布。
-
發表時間:2021年09月10日
南極大陸被冰雪覆蓋,極寒和極端干燥等惡劣的自然環境不適于任何生物生存。然而,也正是這樣特殊的地理大氣條件,給了天文觀測研究特殊的機遇。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21日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昆山杜克大學助理教授林亞娟指出:“浮游生物是海洋中的隱形森林,它們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因此其群落變化至關重要。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11日
在過去50年里,南極半島平均氣溫升高了將近3℃,在2020年2月6日甚至出現18 3℃的極端高溫紀錄。全球變暖情景下,南極濤動模態引起的對流層中層西風異常和低層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20日
根據公報,這座冰山由英國南極考察處發現,并由美國國家冰中心利用歐洲“哨兵-1”衛星近期拍攝的圖像確認。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11日
從遠古時便對“廣寒宮”充滿無限遐想的中國人,正一步步揭開月球的更多奧秘。在2021年中國航天大會主論壇上,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探月工程三期總工程師胡浩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08日
中國自然資源部7日消息稱,歷時179天、總行程3 6萬余海里,中國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7日返回上海國內基地碼頭,標志著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圓滿完成。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08日
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2”號極地科學考察船7日凱旋,順利返回位于上海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25日
從遠古時便對“廣寒宮”充滿無限遐想的中國人,正一步步揭曉月球的更多奧秘。
-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03日
目前,南極的夏季已經結束,送往南極科考站的大部分的補給都已經結束,只有極少數的船只會抵達布倫特冰架地區,所以冰川破裂不會對該地區的航行有太大的影響。
-
發表時間:2021年01月15日
高莉表示,維護資本市場公開、公平、公正,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是證監會的法定職責。
-
發表時間:2020年10月16日
隊員們在南極為誰擔憂?誰堅守在極寒之地?南極之行成果如何?一言說不盡那異彩紛呈的南極之旅,去圖里邂逅第35次南極內陸科考這段美好的故事吧!
-
發表時間:2020年09月29日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專業學術期刊《自然-天文學》最新發表一篇行星科學研究論文稱,火星南極下探測到了多個大小不一的冰下水體。對其研究結果表明,火
-
發表時間:2020年09月29日
在火星如今的氣候條件下,液態水的起源和穩定性一直是人們爭論的焦點。研究團隊認為,這些水體都是高鹽溶液,即鹽溶解在水中形成高濃度的鹽水,這或許解釋了為何這些水體能
-
發表時間:2020年04月22日
北極上空出現了一個罕見的臭氧層空洞。 圖片來源:NASA Ozone Watch最近,北極地區上空出現了一個巨大的臭氧層空洞,這可能是該地區有史
-
發表時間:2020年04月22日
海冰是南極的一道亮麗風景,其中固定冰是南極海冰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山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學院極地遙感團隊與國內外科研人員合作,基于高分
-
發表時間:2020年04月22日
澳大利亞和智利科學家在最新一期《全球變化生物學》雜志撰文稱,他們在南極東部澳大利亞凱西科考站錄得該地區首個熱浪事件——1月份連續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