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時間:2022年01月12日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農藥分子靶標與綠色農藥創制創新團隊結合代謝組學技術,對比研究農藥原藥、納米材料載體及納米載藥顆粒對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07日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農藥分子靶標與綠色農藥創制創新團隊針對極性農藥呋蟲胺在土壤施用過程中極易淋溶流失的突出問題,設計了
-
發表時間:2021年10月08日
植物根結線蟲病是危害廣泛的世界性病害,大多數糧食和經濟作物都可受到侵染,感染后一般減產20%-30%,甚至絕產。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23日
土壤微生物是反映土壤健康的最敏感的生物學指標。在農藥脅迫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常呈現初期劇烈變化到后期恢復的趨勢。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微生物物種豐度以及群落組成的
-
發表時間:2021年06月17日
“這10種高毒農藥分別是甲拌磷、水胺硫磷、氧樂果、克百威、滅多威、滅線磷、甲基異柳磷、涕滅威、氯化苦、磷化鋁。大力推進綠色防控和精準科學用藥,及時準確預報病情蟲
-
發表時間:2021年06月17日
大力推進綠色防控和精準科學用藥,及時準確預報病情蟲情,推廣高效植保藥械,推行達標防治、對癥用藥、適時適量用藥。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12日
俗話說“農民打農藥,最害怕下雨!”夏季是病蟲害高發期,需要農藥防治,但夏季多雨,雨水容易將農藥沖刷掉,不僅使農藥無法發揮作用,還造成了土壤環境污染。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08日
我國科研人員研究制備出一種高粘附性的納米凝膠材料,能夠有效控制雨水條件下農藥有效成分的流失,減少土壤農藥污染。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12日
農業農村部近日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發布新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標準規定了564種農藥在376種(類)食品中10092項最大
-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31日
“農藥減量化的含義,不能單純理解為使用量的減少,而是要更多從科學化的角度理解。”寧鳴輝解釋說,要讓農藥使用結構持續優化,統防統治、綠色防控深入民心,全面禁止高毒
-
發表時間:2021年02月26日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質量安全課題組探索出新型多孔復合材料(3DGA@COFs)的制備方法,并成功應用于蔬菜有機磷農藥殘留分析,為有效提高了有機磷農
-
發表時間:2021年01月27日
我國的生態農業建設已經從“求生存、盼溫飽、富起來”階段轉為“求生態、盼環保、美起來”的階段,傳統農藥已不能滿足農業生態文明要求。
-
發表時間:2021年01月08日
該綜述對利用合成生物學策略重構更高效的天然產物農藥合成途徑,獲得高產工業生產菌具有廣泛的指導意義。
-
發表時間:2021年01月04日
蝗蟲基因組大小是人類基因組的兩倍,是迄今破譯的最大動物基因組。科研人員發現,蝗蟲基因組中存在大量的重復序列;蝗蟲的若蟲與成蟲極為相似,這使它能夠更好的適應環境變
-
發表時間:2020年10月28日
受病蟲害影響,中藥材輕則減產,重則絕收,加之土地不休耕,土壤養分流失,病原菌在土壤中不斷累積,中藥材產量低位徘徊,種植戶穩定增收困難。沈彤告訴記者,團隊研發的“
-
發表時間:2020年06月10日
通過微信小程序拍照,5分鐘便可同時完成多種化學農藥殘留的檢測,檢測結果直接顯示在手機上,檢測數據可實時上傳分享。中國農科院日前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