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刺鼠受損器官再生能力為腎病治療鋪路

          發表時間:2021年11月11日

          刺鼠以嚴重皮膚傷口自愈且不留疤痕而聞名。”  早前對刺鼠傷口愈合的研究表明,這些動物在進化過程中,解決了損傷后組織纖維化(瘢痕)問題。Majesky說:“我們為

        • 可視化三維胃類器官 揭示細胞更新質量控制新機制

          發表時間:2021年10月20日

          該校細胞動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與生命科學學院姚雪彪、劉行、臧建業團隊與合作者在細胞更新質量控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結果日前在《自然·化學生物學》在線發

        • 用特殊凝膠可培育胰腺“類器官

          發表時間:2021年09月14日

          據英國《自然·材料》雜志13日報道,英美兩國科學家合作開發的一種新方法,可利用健康或癌變的胰腺細胞培育胰腺的微小復制品。胰腺癌是癌王,類器官可以幫助對它進行更深

        • 南丁格爾獎獲得者脫亞莉成為遺體器官捐獻志愿者

          發表時間:2021年09月09日

          記者從甘肅省紅十字會獲悉,日前獲得第48屆南丁格爾獎章的脫亞莉,在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見證下,近日自愿登記成為全國第3078806位遺體器官捐獻志愿者。

        • 以生命接力生命——19歲男孩離世捐獻器官讓4人重獲新生

          發表時間:2021年09月06日

          新華社哈爾濱9月6日電 題:以生命接力生命——19歲男孩離世捐獻器官讓4人重獲新生 圖為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臟移植團隊進行手術操作。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

        • 多能干細胞生成帶“視杯”的類腦器官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19日

          人類大腦發育和疾病的許多方面都可以利用從多能干細胞衍生的3D腦器官來研究,這種細胞可以分化成體內所有類型的細胞。

        • 中國器官捐獻日:你知道嗎?手機就能登記器官捐獻!

          發表時間:2021年06月11日

          6月11日是中國器官捐獻日。種方式是通過微信公眾號或者是支付寶搜索“施予受”三個字,這是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的一個志愿登記平臺,也可以進行相關的操作。【字幕】

        • 可自主跳動的人類自組織心臟類器官培育成功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26日

          奧地利科學院分子生物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利用人類多能干細胞培育出“迷你”心臟類器官,稱為“類心臟”,它們可以自行組織為心腔狀結構而無需實驗支架,可自主跳動。這一成

        • 調控黃瓜花器官發育基因作用機制獲揭示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03日

          近日,中國農業大學園藝學院眭曉蕾課題組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在線發表研究論文。該研究揭示了CsDFB1-CsPHB分子模塊通過調節黃瓜局部生長素的分布,從而調

        • 實驗室培養的類腦器官能像嬰兒大腦般成熟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01日

          據2月22日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上的新研究,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發現,3D人類干細胞來源的類器官可以與人類大腦發育極為相似的方式成熟。

        • 膽管“類器官”修復受損肝臟試驗成功

          發表時間:2021年02月23日

          據《科學》雜志網站近日消息稱,英國科學家領導的研究團隊在實驗室中利用最新技術成功培育了膽管“類器官”(一種膽管微型器官)。此次,英國劍橋大學MRC干細胞研究所的

        • 一男子吃剩飯竟器官衰竭進ICU!關于剩飯 這些別再傻傻不知道

          發表時間:2020年07月20日

          大家都知道在家里無論是自己做飯還是點個外賣都很難保證正好吃完剩點飯菜總是在所難免的吃剩的飯菜怎么辦?很多人都不愿意浪費因此吃點剩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