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關于全球變暖的所有信息
-
發表時間:2022年09月02日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8月31日發布的《年度氣候狀況報告》稱,2021年地球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和海平面均創下新高,表明盡管人們在努
-
發表時間:2022年03月07日
“海底沉積物甲烷儲集效率的波動將深刻影響大氣中甲烷的水平和全球氣候變化走向,在全球甲烷循環中的地位無可替代。”印萍表示,甲烷減排對中
-
發表時間:2022年03月03日
為了從更大尺度上明確湯加火山噴發可能對全球氣候造成的影響,研究團隊采用了千年氣候模擬試驗的方法。在進一步研究中,該團隊將氣候模擬中歷
-
發表時間:2022年03月02日
湯加火山爆發由于注入平流層的二氧化硫質量小,且地處南半球,因此對全球氣候的影響不顯著。
-
發表時間:2021年10月13日
1961年,受著名海洋科學家沃爾特·蒙克的邀請,哈塞爾曼前往美國加州大學地球和行星物理研究所任助理教授,并參加了蒙克組織的大型海洋波浪實驗。
-
發表時間:2021年09月09日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氣候變化建模研究的論文指出,目前近60%的石油和化石甲烷氣體以及90%的煤炭儲量必須在2050年前都留在地下,人類才有至少5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27日
當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高于200萬年以來的任何時候;1900年以來的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速度比過去3000年中任何一個世紀都快;中國氣象局辦公室主任、新聞發言人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26日
珊瑚礁環境海水中自由態蟲黃藻的多樣性很高,珊瑚幼體最初對共生藻的獲取很可能是隨機的。例如,與C型蟲黃藻共生的鹿角珊瑚幼體生長發育速度明顯快于與D型共生的幼體,而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21日
對于存在了46億年的地球來說,一百萬年也不過是須臾而已。和地球歷史上這些漫長的周期和劇烈的變化相比,人類在數千年文明史當中經歷的氣候變化顯得微不足道。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30日
海洋能吸收二氧化碳(CO2),在氣候調節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海洋的這一功能目前尚未得到充分了解。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15日
4月15日,記者從中科院大氣所了解到,大氣所聯合日本東京大學、美國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組成的國際團隊在《Nature Geoscience》上發表研究論文,提出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09日
新西蘭奧克蘭大學牽頭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全球變暖正迫使海洋生物改變地理分布,“逃離”赤道地區,向兩極方向遷移。由于海洋變暖在海水中上層更為明顯,所以生活在海水中上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08日
在我們印象中,植物會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因此森林應該是遏制全球變暖的有力武器。
-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17日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管玉平聯合有關專家研究認為,全球變暖可以影響一年四季的節奏。”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氣候系統研究所研究員祝從文表
-
發表時間:2021年01月18日
2020年,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人類減緩了溫室氣體排放,地球卻“毫不在意”。據《科學》報道,2016年的高溫由強烈的厄爾尼諾現象推動,這種天氣模式阻止了
-
發表時間:2020年12月29日
與IPCC的模型相比,新方法的不確定性大約降低了一半,前者預估全球可能在2020~2052年間升溫1 5攝氏度,新模型的預測結果將這一范圍縮小到2027~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