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28日
這種結構非常結實,強度是純蛋白質聚合物的一倍半,而且由于存在氧化石墨烯,所以可導電。
-
發表時間:2021年12月21日
題:向著“太陽”,再出發——我國“人造太陽”開啟新一輪實驗 如同中國神話傳說里的夸父,在宋云濤等科技工作者看來,新的一年,“向著‘太
-
發表時間:2021年09月15日
我國承擔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采購包任務進展順利,取得了一系列技術突破。中國在托卡馬克實驗和物理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成果,多個裝置為前沿聚變物理研究提供了
-
發表時間:2021年09月10日
將來,這種模擬細胞還能用于藥物輸送,因為它們在被激活時可以釋放出預先加載的物質。
-
發表時間:2021年09月08日
一種新裝置能增強移植細胞的營養運輸,改善胰島素分泌。圖片來源:美國布里格姆婦女醫院 Randal McKenzie 本報訊目前,許多1型糖尿病患者不得不依靠胰
-
發表時間:2021年09月06日
ITER托卡馬克裝置將是世界上最大的核聚變裝置,設計為50MW輸入加熱功率(功率放大比為10)產生500MW聚變功率,有望成為歷史上第一個產生凈能量的聚變裝置。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26日
空間站又稱太空站、航天站,是一種長時間運行、可供多名航天員巡訪、長期工作和生活的載人航天器。1969年,阿波羅11號飛船搶先登陸月球后,蘇聯在與美國登月的太空競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24日
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的英仙座流星雨,每年在7月20日至8月20日前后出現,對許多人來說,這是夏季最值得期待的天象之一。今年英仙座流星雨的高潮出現在8月13日凌晨
-
發表時間:2021年08月09日
在新實驗中,研究團隊構建了一個人工神經元原型,其由含有單層水分子的極薄石墨烯狹縫構成。
-
發表時間:2021年06月02日
在安徽合肥的科學島上,有一群不斷挑戰極限“造太陽”的人。“80后”的黃娟研究員是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所托卡馬克物理研究室副主任,從事托卡馬克診斷核物
-
發表時間:2021年06月01日
升級改造后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
-
發表時間:2021年05月31日
有“人造太陽”之稱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5月28日取得新突破,成功實現可重復的1 2億攝氏度101秒和1 6億攝氏度20秒等離子體運行。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20日
美國航天局“機智”號無人直升機19日成功完成火星上的首次飛行。美國東部時間19日3時34分(北京時間19日15時34分),“機智”號進行了在火星上的首次試飛,任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19日
從5000萬攝氏度放電30秒至60秒,再到百秒,再到1億攝氏度運行20秒……東方超環不斷刷新著放電紀錄。實現受控熱核聚變和穩態約束等離子體,是國際共性科學難題。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12日
4月10日,由中核集團中核二三承擔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氣體注入系統復合管道產品制造項目在廣東惠州全部完成,最后一批產品將于近期運往法國。“人造太陽”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02日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在實驗室制造的人造細胞可像大多數天然細菌的細胞一樣,生長并分裂成形狀和大小均勻的細胞。
-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26日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有“人造太陽”之稱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將于近期完成新一輪升級改造,向芯部電子溫度1億攝氏度、10
-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22日
據最新一期《自然》雜志報道,以色列科學家在人造子宮環境中,讓多個胚胎發育成具有完整器官的小鼠胎兒。以色列魏茨曼科學院干細胞生物學家雅各布·漢納教授表示,他們花費
-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19日
淚腺類器官因“眼淚”而膨脹。為研究淚腺的產生,荷蘭烏得勒支大學醫學中心發育生物學家Hans Clever的實驗室開發了一種將淚腺細胞培養成類器官的方法。Clev
-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08日
從中國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的發射,到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的成功飛天,中國航天樹起了一座又一座里程碑。
-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04日
各大傳統食品巨頭紛紛宣布進軍人造肉產業,“超越肉類”公司(Beyond Meat)將通過盒馬鮮生在中國大陸銷售人造肉漢堡肉餅,人造肉離我們越來越近。
-
發表時間:2021年02月23日
接著是2月12日,天問一號從遙遠的火星軌道傳來新春祝福:其火星捕獲過程影像公開,太陽翼、定向天線、火星大氣層及表面形貌清晰可見。在攻克環繞器自主管理難題方面,朱
-
發表時間:2021年02月22日
我們的夢想是點亮世界上第一盞核聚變發電的燈。
-
發表時間:2021年02月09日
“超高溫”與“超低溫”共存,“超強磁場”與“超大電流”并行,要在地球上造出“人造太陽”,必須要有性能極其特殊的材料承載。新春前夕,記者走進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
-
發表時間:2021年02月04日
“放著好好的真肉不吃,吃人造肉做什么?”你肯定有這樣的疑問。其實,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對肉制品的需求越來越高,隨之快速發展的畜牧業和加工業對
-
發表時間:2020年05月07日
隨著數以百計工人染病或因害怕而居家,美國多家大型肉類加工廠因此停產,但肉類供應短缺的風險似乎正成為人造肉的發展機遇。新冠肺炎疫情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