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時間:2021年11月12日
近日,《環境研究通訊》刊發北京師范大學、韓國極地研究所、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南京大學研究人員的合作成果。研究顯示,氣候增暖背景下第二種典型天氣型頻次顯著
-
發表時間:2021年09月01日
”研究人員建議,開展沙塵顆粒的高精度化學分析,對于源追蹤(如評估本地排放對沙塵組分的貢獻)和健康風險評估至關重要。加強國際合作,推廣我國的沙塵治理經驗,從全球尺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15日
沙塵暴指強風將地面大量塵沙卷入空中,使空氣特別渾濁,水平能見度低于1千米的天氣現象。沙塵暴是影響我國北方地區居民生產生活的主要災害性天氣之一。
-
發表時間:2021年04月02日
新華社烏蘭巴托4月2日電 專訪:氣候變化和荒漠化是蒙古國沙塵暴多發的“元兇”——訪蒙古國自然環境和旅游部官員恩赫巴特 恩赫巴特強調,防治荒漠化,減少土地退化和沙
-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30日
近期,我國北方地區連續發生的大范圍沙塵暴起源于干旱區,全球干旱生態環境非常脆弱。在中國科學院國際大科學計劃培育專項的支持下,我國學者牽頭發起了全球干旱生態系統國
-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30日
在防沙治沙過程中,必須重點考慮水資源承載問題,不考慮水資源承載力而隨意造林必然會導致防護林的衰退死亡問題。
-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29日
十四五時期,億利庫布其將綜合推進植樹治沙固碳與光伏治沙減排相結合的“雙向碳中和”模式,防沙治沙,保護黃河,助力“雙碳目標”落實。
-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18日
3月15日,一場近10年來最強的沙塵暴天氣影響了我國北方地區,12個省區市被沙塵覆蓋;16日,受冷空氣影響,安徽中北部、江蘇中北部、湖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仍有沙
-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17日
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15日9時發布的空氣質量數據顯示,北京PM10在2000微克每立方米以上,城六區PM10濃度為8108微克每立方米,大部分地區能見度300
-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17日
3月15日清晨,沙塵天氣侵襲北京。針對此次沙塵暴天氣,有人議論是由于防護林開了“口子”,吹走了霧霾,迎來了沙塵暴。張碧輝表示,防護林主要是對近地面的地表植被做出
-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16日
沙塵暴是沙暴和塵暴的總稱,是荒漠化的標志。是指強風從地面卷起大量沙塵,使能見度小于1千米,具有突發性和持續時間較短特點的災害性天氣現象。其中沙暴是指大風把大量沙
-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16日
陳曉杰告知,沒有氣象衛星之前,類似觀測很多是依靠地面觀測站,但地面觀測范圍有限,遙感的方式為我們觀測天氣提供更大便利。
-
發表時間:2021年03月15日
中央氣象臺發布沙塵暴黃色預警,受冷空氣大風影響,預計15日08時至16日08時,新疆南疆盆地和東部、內蒙古、黑龍江西南部、吉林西部、遼寧西部、甘肅、寧夏、陜西北